[发明专利]一种多糖类磁共振及荧光双模式成像诊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诊断试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4018.7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鄢国平;刘凡;鄢珈睿;王玉芳;朱云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49/10;A61K49/12;A61K49/14;A61K4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糖 磁共振 荧光 双模 成像 诊断 及其 制备 方法 试剂 | ||
本发明属于医药学、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糖类磁共振及荧光双模式成像诊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诊断试剂。该诊断剂以含有罗丹明B基的五肽(酪氨酰‑异亮氨酰‑甘氨酰‑丝氨酰‑精氨酸,YIGSR)、九肽色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赖氨酸,WIFPWIQL)衍生物作为肿瘤靶向性、荧光成像基团与侧链含有开链或环状多氨多羧酸的多糖类大分子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偶联为配体,再与顺磁性金属离子作用形成的顺磁性金属配合物构成的,可用于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肿瘤的磁共振(MRI)‑荧光双模式成像等医学成像诊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学、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糖类磁共振及荧光双模式成像诊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诊断试剂。
背景技术
我国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转移病灶难以早期发现。CT检查是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对骨骼、钙化敏感,具有成像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然而对软组织成像较差,难以实现对肿瘤等疾病的早期检测与诊断,对癌症转移的病灶检出率低。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具有高成像分辨率,活体荧光成像(FI)可从分子及细胞生物学水平检测肿瘤,灵敏度高。MRI、FI可较好地分辨软组织的各种病变,对肿瘤等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尤其对于早期比较细小肿瘤、癌症转移的病灶,MRI、FI比CT具有更出色的检出率,能更好地帮助医生制订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国际上已有多种广谱的应用于全身的MRI诊断剂、FI探针分别进入商业应用,然而,目前这些诊断剂均需在体内引入高浓度剂量(0.1mmol/kg)才能获得有效的成像信号,不具有肿瘤靶向性,对肿瘤显像较差,难以早期发现癌症微小病灶,不能对癌症进行早期的诊断与及时治疗。临床使用的磁共振成像、荧光成像诊断剂均不具有肺癌靶向性,对肿瘤显像效果较差,且目前磁共振/荧光成像(MRI/FI)一体化技术应用不足,缺乏靶向性MRI/FI双模式诊断剂,存在不能满足联合成像的要求等问题。因此研制肺癌靶向增强型磁共振/荧光双模式成像(MRI/FI)诊断剂,用于肿瘤MRI/FI联合靶向成像检测与诊断,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与癌症治愈率,从而解决当前传统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对肿瘤显像效果较差、转移病灶难以早期发现等难题,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与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鲜明的引领性或开创性,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克服现有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广谱应用于全身的MRI造影剂、FI探针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糖类磁共振及荧光双模式成像诊断剂及其制备方法和诊断试剂。该诊断剂以含有罗丹明B基的五肽(酪氨酰-异亮氨酰-甘氨酰-丝氨酰-精氨酸,YIGSR)、九肽(色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酰胺-亮氨酸-赖氨酸,WIFPWIQL)衍生物作为肿瘤靶向性、荧光成像基团与侧链含有开链或环状多氨多羧酸的多糖类大分子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偶联为配体,与顺磁性金属离子作用形成的顺磁性金属配合物构成的,可用于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体内肿瘤的磁共振(MRI)-荧光双模式成像等医学成像诊断。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糖类磁共振及荧光双模式成像诊断剂,为顺磁性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配合物,所述配体具有式1结构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0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