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制备方法及护套料、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4599.4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雄;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拓普(四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50 | 分类号: | C08F8/50;C08F114/06;C08L27/06;C08L23/06;C08K13/02;C08K5/12;C08K3/26;C08K3/22;C08K3/38;H01B3/44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康丹娜 |
地址: | 62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量 聚氯乙烯 制备 方法 护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制备方法及护套料、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其低分子量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取聚氯乙烯树脂与四氢呋喃混合形成A混合液,取铝粉和四氯化碳混合形成B混合液;将A混合液与B混合液混合反应后得到低分子量聚氯乙烯。本发明制备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能够参与制备90℃聚氯乙烯护套料,有利于拓宽SG3型聚氯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改善SG3型聚氯乙烯的加工性能,节约90℃聚氯乙烯护套制备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制备方法及护套料、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一般工业生产的聚氯乙烯分子量范围在5万-11万的范围内,曾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通用塑料,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用于电线电缆中的聚氯乙烯塑料通常有70℃聚氯乙烯和90℃聚氯乙烯两种。
目前,90℃聚氯乙烯护套料的原料通常采用SG3型树脂粉,由于SG3型树脂粉的分子量较大,其在加工过程中难以塑化完全,易影响最终产品的外观。同时,采用SG3型制备的90℃聚氯乙烯护套料粒子在挤线时,需要较高的挤线温度,这样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且对生产聚氯乙烯所需的稳定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稳定剂有更高的耐温等级和更多的添加量。现有技术中,为改善聚氯乙烯的加工性能,会选择和采用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材料作为原料,但这样制备处产品的物理性能也随之变差,对所加工出的护套料产品有较严重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与SG3型聚氯乙烯配合改善其加工性能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护套料上的应用、相应护套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聚氯乙烯树脂粉和四氢呋喃混合,搅拌加热至58~62℃,形成A混合液;取铝粉和四氯化碳混合搅拌,形成B混合液。
S2、将B混合液加入A混合液中,混合后的溶液中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粉与铝粉的质量比为38~42:1,保持58~62℃的温度搅拌58~62min后,过滤,收集滤液后除去溶剂,烘干后得到低分子量聚氯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S1中,按重量份数计,聚氯乙烯树脂粉取38~42份、四氢呋喃取95~105份的、铝粉取1份、四氯化碳取18~22份。
进一步的,所述的除去溶剂是在28~32℃下进行减压旋蒸。
进一步的,所述的烘干是在75~85℃下烘干1.8~2.2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2800~3700。
进一步的,所述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为6.2~6.4。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在护套料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护套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100份的SG3树脂粉、2~5份上述制备的低分子量聚氯乙烯、48~50份的对苯二甲酸二辛酯、40~44份的碳酸钙、5~8份的稳定剂、2~4份的三氧化二锑、2~4份的硼酸锌、0.2~0.4份的抗氧剂、0.4~0.6份的硬脂酸钙和0.2~0.4份的PE蜡。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护套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份数称取SG3树脂粉、低分子量聚氯乙烯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捏合至分散,捏合温度为80~90℃,然后加入剩余原料,搅拌捏合至料温达到140~150℃,将捏合后的物料挤出、切粒、冷却后得到护套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拓普(四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拓普(四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5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