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梁、肋复合材料制件手切割划线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4644.6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0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翟希涛;张彬;李顺;张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7/00 | 分类号: | B29C37/0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厉丹彤 |
地址: | 22512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制件 切割 划线 工具 | ||
本发明为一种梁、肋复合材料制件手切割划线工具,包括底板,底板上转动有螺杆,螺杆上均连接有螺母副,螺母副由螺母一和螺母二组成,螺母一和螺母二通过螺栓连接,底板上还固定有导杆,导杆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让位槽,螺母二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上设有导向块,导向块伸入让位槽内,且导向块滑动设置在让位槽内,让位槽的长度方向与螺栓拧入的方向平行,且让位槽的长度大于导向块的长度,滑块上还固定有用于放置笔的安装座,安装座的底部倾斜设置,安装座上还设有用于将笔锁紧在安装座内的锁紧机构。本发明利用螺母一和螺母二配合进行粗调,然后采用螺杆的结构,对螺母副的位置进行细调,大大提高了划线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肋复合材料制件手切割划线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复合材料制件的切割线划定,一般是由纤维树脂填充铺贴模具上的切割线槽形成凸棱来标记。因设计更改无法及时返修模具刻线,对于梁、肋等复合材料制件,其缘条高度不能通过模具上的原有切割线进行标记,需根据新模型的缘条实际尺寸进行划定。用尺子直接测量梁、肋的缘条高度,划线,效率低,缘条如果弧面较大,钢尺不易弯曲,划线麻烦。粘贴条带等辅助材料容易弯曲,有波浪。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梁、肋的缘条切割线划线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肋复合材料制件手切割划线工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转动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均连接有螺母副,所述螺母副由螺母一和螺母二组成,所述螺母一和螺母二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导杆,所述导杆的高度方向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螺母二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伸入所述让位槽内,且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让位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螺栓拧入的方向平行,且所述让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块的长度,所述滑块上还固定有用于放置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笔锁紧在所述安装座内的锁紧机构,所述螺母一上转动设有测量杆,所述导杆上设有刻度线,所述测量杆与所述刻度线配合用于测量所述笔的笔尖所在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所述导向块,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的直径。当螺栓松开时,使得螺母一和螺母二可以左右拆开,由于安装孔的直径大于导杆的直径,且让位槽的长度大于导向块的长度,使得螺母二可以向让位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使得螺母一和螺母二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要的高度,对螺母副的位置进行粗调。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一、螺母二和所述滑块上均开设有U形槽,所述螺母一的所述U形槽内设有铰接座,所述测量杆转动设置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滑块上的U形槽的槽底开设有窥视孔,所述窥视孔的位置与所述刻度线的位置相对应。测量杆先转动到滑块上的U形槽内,然后对准相应的刻度线,然后再调整螺母副的高度,调整到大致的高度后,将螺栓固定住螺母一和螺母二,然后转动螺杆进行高度上的微调,调整到位后,将笔放在安装座内,转动测量杆,使得测量杆抵住笔的笔尖,然后将笔的位置锁定,则笔的位置就安装到位。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包括腔体和盖板,所述腔体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盖板上设有所述锁紧机构。腔体底部倾斜设置,为了使得可以对笔的笔尖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机构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穿过所述盖板将所述笔固定在所述腔体内。盖板上设有螺纹孔,锁紧螺钉穿过盖板将笔锁紧在腔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一和所述螺母二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让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一上还转动设有用于校准的红外线。调整红外线的光的位置,使得红外线发出的光在笔划线上,当笔划过去的时候,红外线的发出的光始终在划线上,则说明划的线没有问题,如果红外线发出的光不在划线上了,则说明划的线划歪了。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扬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