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小雨滞蓄大雨行泄的多功能泄水通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4706.3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1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林聪;潘东旭;俱晨涛;闫江;武春生;任广欣;常元莉;张海龙;张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小雨 大雨 多功能 泄水 通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小雨滞蓄大雨行泄的多功能泄水通道,其包括:进水口,与汇水区相连;导水泄水槽,包括小雨导水槽和大雨泄水堰,所述小雨导水槽的入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大雨泄水堰围设在所述小雨导水槽的第一出口;小雨滞蓄区,所述小雨滞蓄区的入口与所述小雨导水槽的第二出口相连;大雨行泄通道,所述大雨行泄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大雨泄水堰相连,所述大雨行泄通道的出口与受纳水体相连。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采用地表快速排水的设计思想,利用坡度,较大的排水断面,通过重力迅速排放雨水,同时可对小雨具备较好的水质控制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政泄水通道,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小雨滞蓄大雨行泄的多功能泄水通道。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内涝防治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道路低点易发生内涝积水,传统雨水口排水能力低应对暴雨排放能力不强,缺少对小雨的滞蓄能力,因此,需要设计研发新的多功能泄水通道,以提升道路小雨滞蓄净化、大雨快速排放的水平。
发明内容
为解决道路低点易涝区雨水快速排放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表雨水行泄通道,实现小雨的“滞蓄净”作用以及大雨的快速排放功能,提升道路内涝防治能力。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小雨滞蓄大雨行泄的多功能泄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口,与汇水区相连;
导水泄水槽,包括小雨导水槽和大雨泄水堰,所述小雨导水槽的入口与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大雨泄水堰围设在所述小雨导水槽的第一出口;
小雨滞蓄区,所述小雨滞蓄区的入口与所述小雨导水槽的第二出口相连;
大雨行泄通道,所述大雨行泄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大雨泄水堰相连,所述大雨行泄通道的出口与受纳水体相连。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小雨滞蓄区包括消能沉砂区和生物滞留设施,所述消能沉砂区的入口与所述小雨导水槽的第二出口相连,所述消能沉砂区的出口与所述生物滞留设施相连。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滞留设施为雨水花园或下沉式绿地。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大雨行泄通道采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浆砌或卵石散铺而成。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小雨导水槽和所述大雨泄水堰的材料选自于砖砌、混凝土或钢板。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小雨导水槽低于所述进水口,所述大雨泄水堰的顶标高低于所述进水口且高于所述小雨导水槽。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水口的开口形状为梯形、凹字形或锯齿形。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小雨导水槽的第一出口位于所述小雨导水槽中与所述进水口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二出口位于与所述进水口相邻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多功能泄水通道的实施方式,所述大雨行泄通道自入口向出口方向逐渐倾斜向下形成斜坡面。
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型雨水塘具有以下优点:排水能力大、构造简单,兼具小雨具有滞蓄净化、大雨行泄排涝作用,能有效提升城市防涝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适用于小雨滞蓄大雨行泄的多功能泄水通道的示例性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7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