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音型信号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4799.X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6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忠雄;林佳宾;董欣赏;郭齐岳;曹利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音 信号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音型信号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件和壳体;所述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使得动簧衔铁部件中的衔铁在磁路部分工作时能够与磁路部分中的铁芯拍合式相配合;在壳体的内侧,在对应于衔铁与铁芯的拍合式相配合处的外侧,还装有在衔铁向着铁芯方向拍合时能够与衔铁的末端相接触的弹性缓冲件,并使得该弹性缓冲件的缓冲力与衔铁拍合时的方向相反,以利用该弹性缓冲件来减缓衔铁向着铁芯方向的冲击力,从而降低继电器吸合时衔铁与铁芯的碰撞声。本发明在不影响继电器动作、释放可靠性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降低继电器吸合时衔铁与铁芯的碰撞声,实现静音的效果,并具有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音型信号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通讯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第三代通讯继电器广泛应用于测试、通讯、安防、家居等领域,现有技术的第三代通讯继电器为了保证其吸合、释放时的可靠性需要设置较大的吸力来实现,由此带来的衔铁与铁芯的碰撞声也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升高,对于继电器吸合、释放时的碰撞声也提出了相关需求。然而,在现有技术的第三代通讯继电器中,由于衔铁与铁芯之间没有设置减缓碰撞声的结构,从而影响了这种继电器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静音型信号继电器,通过结构改进,在不影响继电器动作、释放可靠性的基础上,能够较好地降低继电器吸合时衔铁与铁芯的碰撞声,实现静音的效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这种继电器的推广使用,并具有结构紧凑、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音型信号继电器,包括磁路部分、动簧衔铁部件和壳体;所述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并使得动簧衔铁部件中的衔铁在磁路部分工作时能够与磁路部分中的铁芯拍合式相配合;在壳体的内侧,在对应于衔铁与铁芯的拍合式相配合处的外侧,还装有在衔铁向着铁芯方向拍合时能够与衔铁的末端相接触的弹性缓冲件,并使得该弹性缓冲件的缓冲力与衔铁拍合时的方向相反,以利用该弹性缓冲件来减缓衔铁向着铁芯方向的冲击力,从而降低继电器吸合时衔铁与铁芯的碰撞声。
所述弹性缓冲件由簧片弯折形成;所述簧片中,在对应于衔铁与铁芯的拍合式相配合处,设有向衔铁和铁芯方向这一边呈凸出而相反方向的另一边呈凹入的由弯折形成的凸部,且该凸部的轮廓呈多边形形状,并向迎着衔铁的拍合式方向倾斜,以利用所述凸部与衔铁的末端相接触来减缓衔铁向着铁芯方向的冲击力。
所述凸部的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形状的凸部中的靠近衔铁和铁芯的一个角向迎着衔铁的拍合式方向倾斜。
所述凸部的形状为四边形;四边形形状的凸部中的靠近衔铁和铁芯的两个角分别向迎着衔铁的拍合式方向倾斜。
在凸部处的簧片中,还设有贯穿簧片厚度的通孔或缺口,以通过调整通孔或缺口的尺寸来调节簧片发生形变时的弹力大小。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底座;所述外壳罩在底座上,并围成能够容纳所述磁路部分和动簧衔铁部件的腔体;所述磁路部分装在底座上或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在底座上,所述动簧衔铁部件装在磁路部分上;所述簧片装在所述外壳与底座之间,并使得所述凸部处在底座上面的外壳与磁路部分之间所具有的空间中。
所述簧片固定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簧片的上部设有使簧片弯成L型形状的第一折弯,所述簧片的L型形状的水平一边与所述外壳相固定;所述簧片的L型形状的竖直一边靠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处;所述凸部由簧片的L型形状的竖直一边的其中一段进行多处折弯后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信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