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粉内环式不锈钢磁密封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5321.9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3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唐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汉东;唐汉斌 |
主分类号: | F16C32/04 | 分类号: | F16C32/04;F16C33/72;F16C33/76;F16C37/00;F16J15/53;F16J15/43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61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粉 内环 不锈钢 密封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粉内环式不锈钢磁密封轴承。它包括磁轴承外座,所述磁轴承外座底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还包括上动力输出轴、下动力轴、对称的两个下向芯轴承,上向心轴承,强磁铁、气封内圈,两个所述强磁铁对称固定在磁轴承外座内,通过磁铁压紧座压紧固定,所述下动力轴、气封内圈、上动力输出轴从下至上依次设于磁轴承外座内,且通过上输出动力轴锣钉连接,所述强磁铁内侧与磁铁压紧座之间设有铁粉槽,所述铁粉槽内设有铁粉,两个所述气封内圈的外端分别位于铁粉槽内,两个所述气封内圈的内端之间通过连接键连接。本发明使磁轴承在装配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磁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磁密封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粉内环式不锈钢磁密封轴承。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需要一种在高温高压下环境下,能将外部的空气(或液体)与内部环境完全隔断不泄露,又能将动力由外部传递给内部的转动密封装置,目的是使内部环境在搅动中发生反应,从而得到纯正的反应物质,这就是目前常用的磁密封轴承技术,然而磁流体及磁力受温度及材料的影响,如采用磁强力普钢材料时,在磁强力作用下装配就很困难甚至无法装配;目前大部份磁密封技术采用磁场N.S极磁场产生的磁力线与转轴间产生小间隙中添加磁流体,形成一个磁流体密封环的技术,从而起到在动态转动下密封不泄露气体作用,但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磁流体中流体液受热挥发只剩铁粉时,密封就会失效从而在转动中就会产生泄露,使生产运动极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高温环境下,能保持轴承转动,同时在一定压力下,能保证轴承进口端不向出口端泄露气液体的铁粉内环式不锈钢磁密封轴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粉内环式不锈钢磁密封轴承,包括磁轴承外座,所述磁轴承外座底部为进气端,顶部为出气端,还包括上动力输出轴、下动力轴、对称的两个下向芯轴承,上向心轴承,强磁铁、气封内圈,两个所述强磁铁对称固定在磁轴承外座内,通过磁铁压紧座压紧固定,所述下动力轴、气封内圈、上动力输出轴从下至上依次设于磁轴承外座内,且通过上输出动力轴锣钉连接,所述强磁铁内侧与磁铁压紧座之间设有铁粉槽,所述铁粉槽内设有铁粉,两个所述气封内圈的外端分别位于铁粉槽内,两个所述气封内圈的内端之间通过连接键连接;两个所述下向芯轴承对称位于磁轴承外座与下动力轴之间,两个所述上向心轴承对称位于磁轴承外座与上动力输出轴之间。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向芯轴承底部设有下轴承外压圈密封,所述下轴承外压圈通过压圈螺丝固定于磁轴承外座上;所述上向心轴承顶部设有上轴承外压圈密封,所述上轴承外压圈通过上轴承外圈螺丝固定于磁轴承外座上。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动力轴端部通过下轴承内圈锁紧帽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上动力输出轴端部通过上轴承内圈紧锁帽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磁轴承外座内靠近强磁铁处设有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内设有冷却水,所述冷却水槽外部通过密封水环密封。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气封内圈为T型密封环结构,所述T型密封环结构的T型一端端头位于铁粉槽内。
本发明由下向芯轴承、上向心轴承使气封内圈固定在铗粉槽中间位置上,并沿下向芯轴承、上向心轴承轴芯转动。利用强磁铁吸附铁粉会形成一个由里向外的鼓包,受磁力的影响这个鼓包密度的强度是由外向里骤步增大,控制这个磁鼓包的空间型态,并将密封环(气封内圈)安置在这个磁鼓包空间型态中,并尽可能地靠近最强磁铁粉磁铁边,气封内圈做成T字型态以增加阻力面积,密封气进口设在T字型腰部使气体更难以通过,除磁铁或铁粉外,全部零部件都采用不锈钢材质,使磁轴承在装配过程中不会产生金属磁干扰,为确保气封内圈安置在磁铁鼓包工作正确位置,将下动力轴,气封内圈,上动力输出轴本来是一个整的转动轴设计成分段式,磁铁粉鼓包为磁轴承外座与磁铁压紧座两部分,将气封内圈包在磁铁粉鼓包中,为了使铁粉正确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汉东;唐汉斌,未经唐汉东;唐汉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5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手架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基于效果追踪技术的电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