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纸气凝胶、气凝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6080.X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辉;崔策;赖小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1B25/08;C01B25/37;C08L87/00;C08K7/24;C08G83/00;C25B1/02;C25B1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廖文丽;武森涛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纸 凝胶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废纸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将废纸浸泡、脱墨及表面功能化处理,抽滤成型干燥得到废纸气凝胶,400~1000℃煅烧得废纸碳气凝胶;
所述表面功能化处理为:用化合物A溶液处理废纸,所述处理的pH=4~4.5,处理的温度为70~80℃,处理的时间为2~6h,所述化合物A为双氧水、次氯酸钠、亚氯酸钠、高碘酸钠中的一种;
所述pH优选采用冰乙酸、稀盐酸或稀硫酸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纸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为次氯酸钠;所述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1~0.3mol/L;优选次氯酸钠用量与废纸质量比为0.7~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纸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是在N2或Ar气氛围中进行,所述煅烧的升温速率优选为2~5℃/min,所述煅烧的时间优选为在400~1000℃保持2~3h。
4.废纸气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纸气凝胶采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废纸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制备得到。
5.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将气凝胶与金属有机框架前体溶液混合得混合液,老化或水热处理得金属有机框架@碳气凝胶;
优选所述气凝胶与金属有机框架前体质量比为3~5:50~100;
b.将金属有机框架@碳气凝胶磷化处理或磷酸化处理,使用高温碳化或水热处理的方法得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
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前体溶液为硝酸钴,硝酸铁,硝酸锌、硝酸铈、硝酸锆的至少一种与有机配体的混合溶液,所述有机配体为间苯三甲酸,对苯二甲酸,2-甲基咪唑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优选为ZIF-67、ZIF-8、MIL-88、UiO-66中的至少一种;
a步骤所述气凝胶优选采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废纸制备气凝胶的方法制备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所述的老化处理为在20~30℃下老化3~24h,a步骤所述的水热处理为在120~160℃下水热2~5h。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所述磷化处理用次亚磷酸钠、亚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磷源,b步骤所述磷酸化处理用磷酸钠、磷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作为磷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采用高温碳化时,所述的磷源与金属有机框架@气凝胶的质量比为2~10:1;
优选b步骤所述高温碳化为在Ar氛围中300~350℃保持2~3h,优选所述高温碳化的升温速率为2~5℃/min。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骤采用水热处理时,所述磷源的浓度为0.5~1.5g/L;
b步骤所述水热处理的方法优选为在100~150℃水热处理10~24h;
优选在水热处理前,先将所述金属有机框架@碳气凝胶与硝酸镍或硫酸镍溶液中的至少一种超声或水浴加热处理,得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碳气凝胶,再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碳气凝胶与磷源混合,水热处理;更优选所述超声时间为10~120min或水浴加热温度为30~80℃,加热时间为60~180min,所述硝酸镍或硫酸镍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5g/L。
10.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采用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优选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的密度为30~80mg/cm3;
更优选所述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复合碳气凝胶在10mA/cm2电流密度下OER过电位为300~410m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0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摄像镜头
- 下一篇:车辆自动入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