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注浆装置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6250.4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吕成炜;刘贵强;王春;张龙飞;吕晓光;高小平;陈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城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4 | 分类号: | E02D15/04;E02D5/34;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刘海涵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装置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注浆装置及其应用,涉及一种注浆管,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出浆孔,所述注浆管内设有供浆管,所述供浆管的底端外壁上自上而下套设有两个与其固定连接的圆柱形止浆塞,两个止浆塞之间设置有出浆空间,所述供浆管处于出浆空间内的管体上开设有供浆孔,每个所述止浆塞均由外部壳体和内部弹性密封腔体构成,所述外部壳体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开设有多个环形缺口,所述内部弹性密封腔体的外壁与外部壳体内壁贴合,两个内部弹性密封腔体通过连接管连接,且处于上方的内部弹性密封腔体还与外部供压装置通过供气管连接;本发明可有效实现分层注浆的目的,且可灵活设定注浆顺序,避免了传统分层注浆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管,具体为一种用于分层注浆的设备。
背景技术
注浆管是基础建设中常用的设备,其通过在管道上开设出浆孔,并由外部供浆装置向管内注浆,然而传统的注浆方式,注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管道都是直通的,所以浆液会自主的向周围土体孔隙率高的出浆孔处流动,而其它需要填充的部分注浆量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了注浆效果,并且增加了注浆成本;
而现有技术中部分分层注浆的技术方案采用的为区域性或分段式注浆,其只能够由下而上的注浆,灵活性较差,同时密封效果差,存在溢流现象,不利于节约注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分层注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分层注浆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分层注浆装置,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开设有多个出浆孔,所述注浆管内设置有顶端与外部注浆装置连接且底端封闭的供浆管,所述供浆管的底端外壁上自上而下套设有两个与其固定连接的圆柱形止浆塞,且止浆塞的外径小于注浆管的内径,两个止浆塞之间设置有出浆空间,所述供浆管处于出浆空间内的管体上开设有供浆孔,每个所述止浆塞均由外部壳体和内部弹性密封腔体构成,所述外部壳体竖直方向的侧壁上自上而下均匀开设有多个环形缺口,所述内部弹性密封腔体的外壁与外部壳体内壁贴合,两个内部弹性密封腔体通过连接管连接,且处于上方的内部弹性密封腔体还与外部供压装置通过供气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注浆管内还设置有与外部供油装置连接的供油管,且供油管的底端穿过处于上方的止浆塞后与下方止浆塞的顶部固定连接,处于上方止浆塞上方的供油管上开设有第一出油孔,处于两个止浆塞之间的供油管上开设有第二出油孔。
进一步,每个出浆孔所在的注浆管外壁上还分别连接将其自生包裹在内的环形出浆管,所述环形出浆管上均匀开设有溢浆孔。
进一步,所述外部壳体具体由同轴分布的上盖、多个中部支撑层和下盖构成,三者均套设在供浆管上并与其外壁螺纹连接,所述上盖具体为由第一横向圆板和与第一横向圆板为一体且设置在其外沿底部的第一环形竖向围板构成,所述中部支撑层具体由圆柱形腔体和设置在圆柱形腔体顶端外沿和底端外沿的第二环形竖向围板构成,所述下盖具体为由第二横向圆板和与第二横向圆板为一体且设置在其外沿顶部的第三环形竖向围板构成,所有的环形竖向围板的内外径均相同,所述内部弹性密封腔体具体由多个套设在供浆管上且外径与第一环形竖向围板内径相同的圆柱形弹性密封腔体构成,上盖与相邻中部支撑层之间、相邻两个中部支撑层之间和下盖与相邻中部支撑层之间分别设置有一个圆柱形弹性密封腔体,上盖底部与相邻中部支撑层顶部之间的距离、相邻中部支撑层之间的距离和下盖顶部与相邻中部支撑层底部之间的距离与圆柱形弹性密封腔体的厚度相同,同一个止浆塞中相邻两个圆柱形弹性密封腔体之间通过高压管连接,两个止浆塞中相邻的两个圆柱形弹性密封腔体之间通连接管连接,且处于最上方的圆柱形弹性密封腔体与外部供气管连接。
进一步,将所述第一横向圆板替换为向上凸起的弧形板。
进一步,每个环形围板外露的沿部均为圆弧形。
进一步,每个所述出浆孔对应的注浆管外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在对应环形出浆管内的单向止回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城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城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