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艾灸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6381.2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胡庆茂;徐锦萍;汪震;于海波;崔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04 | 分类号: | A61B18/04;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王雷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艾灸 治疗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艾灸治疗仪,包括:本体、隔热柱和贴附件;隔热柱与本体可拆卸连接,隔热柱内部具有容纳通道,容纳通道用于容纳艾条;贴附件设置在隔热柱背离本体的一端,贴附件用于贴附在目标对象上,以限定隔热柱和本体与目标对象的相对位移。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艾灸治疗仪,能够避免隔热柱、艾条以及本体与受治者的皮肤发生相对位移,能够避免对受治者皮肤造成烫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治疗仪。
背景技术
艾灸是点燃艾柱或者艾条(主要材料为艾绒)后温灼体表穴位的针灸类治疗方法;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我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医上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温经通络、补中益气等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的治疗。但是,传统的艾灸疗法存在较多的缺点,例如治疗室点燃的艾条直接作用在皮肤上,火焰的温度无法控制,极易灼伤患者。
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一些用于艾灸的治疗仪,主要通过点燃的艾柱或者艾草产生的红外辐射对人体的穴位进行作用;这样艾柱或者艾条不用直接接触人体皮肤,不会直接对人体皮肤造成灼伤。
但是,目前的艾灸治疗仪在贴附在人体体表后,在艾灸时,人体体表可能发生位移,使得艾条或者艾柱抖动,艾条或者艾柱燃烧的灰烬抖落在人体皮肤上,仍然容易造成人体皮肤的灼伤。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艾灸治疗仪,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艾条或者艾柱抖动,艾条或者艾柱燃烧的灰烬抖落在人体皮肤上,仍然容易造成人体皮肤的灼伤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艾灸治疗仪,包括:本体、隔热柱和贴附件;
所述隔热柱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隔热柱内部具有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用于容纳艾条;所述贴附件设置在所述隔热柱背离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贴附件用于贴附在目标对象上,以限定所述隔热柱和所述本体与所述目标对象的相对位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容纳通道内设有落灰网,所述落灰网与所述隔热柱的内侧壁固接,所述艾条位于所述落灰网与所述本体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隔热柱与所述本体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从所述隔热柱的周壁贯穿至所述容纳通道,所述透气孔用于为所述容纳通道内提供气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隔热柱的内壁设有反光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贴附件包括多个贴片,所述贴片在所述隔热柱的端部间隔排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隔热柱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贴片设置在所述正多边形的内角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贴附件包括环形件,所述环形件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热柱端部形状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连接件、壳体、驱动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隔热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端并延伸至所述容纳通道,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艾条;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容纳通道内运动;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端,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沿所述容纳通道的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6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