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来源于甘蔗皮的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8038.1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4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廷;刘可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44 | 分类号: | A01N65/44;A01P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范奇 |
地址: | 241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来源于 甘蔗 抑藻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来源于甘蔗皮的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抑藻剂为甘蔗皮发酵液。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现在一般的抑藻剂都是化学杀藻剂,对环境有害,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中的抑藻剂原料来自甘蔗皮,生态安全性好,且易分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属于来源于甘蔗皮的抑藻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日益加重,这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华频繁爆发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使我国的水质性缺水现象日渐加剧。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形成水华的蓝藻优势种群之一,具有极强的生态学竞争优势,至今其迅速繁殖依然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危害极大,所以探索发现一种高效的,经济的,生态风险小的抑藻方法是当前治理的突破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第1个是提供一种抑藻效果好的来源于甘蔗皮的抑藻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第2个是上述抑藻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来源于甘蔗皮的抑藻剂,所述的抑藻剂为甘蔗皮发酵液。
所述的甘蔗皮发酵液的浓度为0.6%(v/v)。
所述的藻为铜绿微囊藻。
所述的藻密度为1-9*106个/毫升。
所述的抑藻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甘蔗皮于自然条件下风干,粉碎过40目筛网,将粉碎好的秸杆于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按照料水比(1:8-10)加入超纯水;再按照料水总重量的1-1.2%添加纤维素酶和0.5-0.6%添加乳酸菌;充分混合后,密闭,置于35℃厌氧发酵8-10d,每天摇动3~4次,发酵好后,先用定性滤纸抽滤得到发酵液,再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除去微生物,定容到300mL,于4℃保存。
为保证发酵液的留存时间,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发酵液保藏时添加0.1g/kg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本身具有很好的抗菌、抑藻、防腐等作用,由于对羟基苯甲酸相较于对羟基苯甲酸酯易于溶解,且在发酵液中可以同其中的醇类生存相应的酯,即具有防腐功效,又有增强发酵液抑藻的作用,4℃密闭保存6个月没有发生霉变,其抑藻效能也没有下降。
本发明中甘蔗皮发酵液是发酵液中的物质改变了藻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了藻细胞内部结构,使藻细胞因裂解而死亡,而功能完好的细胞结构对藻细胞生命过程非常关键。
对植物来说光合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能量,甘蔗皮发酵液破坏了藻细胞的光合系统造成藻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下降,藻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获得生命活动必须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死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现在一般的抑藻剂都是化学杀藻剂,对环境有害,会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中的抑藻剂原料来自甘蔗皮,生态安全性好,且易分解,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中所用藻种铜绿微囊藻(FACHB-942)购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使用BG-11培养基培养。
培养条件:温度25℃,光照强度4000lx,光暗周期为12h:12h,扩大培养一周,使铜绿微囊藻达到对数生长期,用BG-11培养基稀释成初始藻密度为2×106个/mL,通常的试验用基数为105个/mL的初始藻密度,由于该抑藻剂效果较好,所以初始密度相应的设置成106个/mL。
甘蔗皮来自于芜湖的农贸市场的甘蔗。
纤维素酶(食品级)购自南宁庞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8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