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8151.X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1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胡鑫;杨阳;俞小露;陈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球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06;G01V1/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韩燕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地震仪 野外作业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管理系统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系统和作业管理服务器;手持终端包括有主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电源、差分定位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手持终端的差分定位模块与服务器端的差分定位系统连接实现节点地震仪的定位,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与作业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通过手持终端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作业管理服务器,作业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客户端进行通信连接,管理客户端用于对节点地震仪汇总的管理记录进行显示。本发明满足不同环境下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的管理,作业管理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野外作业管理领域,具体是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地表条件的复杂,有缆地震仪在野外作业中存在诸多难题,而节点地震仪具备重量轻、施工方便、无需查线、道数不受限制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的人工源地震、天然源面波等勘探中,各种类型的节点地震仪不断得到应用。
节点地震仪在施工时需要先进行部署,即将节点地震仪按要求埋置在提前测量并标记好的位置,然后将节点地震仪开机,记录相关信息。待所有点位部署完毕后即开始一段时间的持续采集,采集完成后将节点地震仪回收到营地进行充电和数据下载。由于节点地震仪在采集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操作,所以节点地震仪在野外作业中的主要工作就是部署和回收。
目前在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中一般使用一种手持终端或运行专用软件的智能手机作为部署工具。部署时每个作业人员各携带多个节点地震仪,依次寻找点位标记到达点位,使用部署工具通过摄像头扫码或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节点地震仪的序列号,通过界面操作选择当前点号或根据定位信息识别当前点号,将节点地震仪序列号、点号、部署时间记录下来,在部署完成后将部署记录提交到数据中心进行检查并处理。回收时也按照点位标记寻找节点地震仪,搬运到汇合处进行清点计数。
目前在节点地震仪的野外作业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现有的部署工具由于没有做到实时共享,现场管理人员不清楚部署、回收进度,无法科学管理设备和人员,整体效率不高。
二是,现有的部署工具通常是通过局域网从服务端下载部署任务,只能在施工前集中在一起进行下载,不能在作业过程中动态分配。
三是,各个作业人员各自同步部署、回收节点地震仪,容易出现部署、回收遗漏的情况,需要往返工地查找遗漏的部署点和节点地震仪。如果出现作业人员部署出错,无法及时发现并修正。
四是,现有的部署工具定位精度不够,如果出现点位标记被破坏或点位有障碍需要修改的情况,无法现场确定点位,需要后期重新测量。在道距较小时无法根据定位自动识别点号,需要手动选择当前点号。
随着地震勘探中所使用的道数越来越多,急需在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中使用一套管理系统,使作业效率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及管理方法,方便对野外作业现场的仪器部署和回收进行管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点地震仪野外作业管理系统,包括有手持终端、服务器端和管理客户端;所述的服务器端包括有差分定位系统和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手持终端包括有主控制器,分别与主控制器连接的移动电源、差分定位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摄像头模块和射频识别模块;手持终端的差分定位模块与服务器端的差分定位系统连接实现节点地震仪的定位,手持终端的通信模块与作业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通过手持终端将节点地震仪管理记录实时上传给作业管理服务器,所述的作业管理服务器与管理客户端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的管理客户端用于对节点地震仪汇总的管理记录进行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球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球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81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群优化算法的船舶推力分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连续喷射式喷码机墨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