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源网荷多元数据处理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8470.0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9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春江;陈勇;裘微江;周成;李文锋;郑志伟;严剑峰;郭强;田芳;李亚楼;李柏青;周智强;陈继林;郭中华;吴倩红;李勤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8;G06Q10/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夏德政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源网荷 多元 数据处理 系统 | ||
1.一种用于源网荷多元数据处理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传输及交换模块,所述数据传输及交换模块用于对平台间的数据传输及交换;
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平台的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对平台的实时数据及非实时数据进行存储;
数据计算模块,所述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对平台存储的数据进行批量计算、内存计算及流计算;
数据分析及挖掘模块,所述数据分析及挖掘模块包括多个类型的数据分析模型,并对数据分析模型进行统一的算法库管理,所述数据分析模型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挖掘;
支撑引擎模块,所述支撑引擎模块提供规则引擎及对平台发生的复杂事件进行处理;
数据管理模块,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平台存储的数据进行数据目录、标签、数据模型及数据质量的管理,及主数据的管理;
安全管理模块,所述安全管理模块用于对平台的安全管理;
平台管理模块,所述平台管理模块用于对平台的配置调度管理;
平台服务模块,所述平台服务模块用于对平台服务的调度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数据传输及交换模块,包括:
数据交换单元,用于平台间的数据发送与交换,针对数据模型,进行数据运算前的转换;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对平台内部的数据传输;所述传输包括:同/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迁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关系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关系型数据的数据查询、数据转换及过滤处理,以及对关系数据库中每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整合;
时序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时序数据库的数据查询,事件戳管理,及过滤筛选;对时序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整合;
文件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平台接收的文件数据进行解析整理,并将解析整理的文件进行分类存储及汇总统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包括:实时数据存储模块及非实时数据存储模块;
所述实时数据存储模块包括:实时数据存储单元及时序数据存储单元;
所述实时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实时数据的存储及读取;
所述时序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和管理时间序列数据;
所述非实时数据存储模块,包括:关系数据库存储单元,内存数据库存储单元,列式数据库存储单元,查询引擎单元,文件系统单元;
所述关系数据库存储单元用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存储、访问和管理;
所述内存数据库存储单元用于内存数据库的数据存储、访问和管理;
所述列式数据库存储单元用于列式数据库数据存储、访问和管理;
所述查询引擎单元用于对实时数据毫秒级查询响应,自定义汇总查询数据的条件,对时序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告诉查询及文本数据关键字查询;
所述文件系统单元用于平台中分布式文件的存储、访问、查询和管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数据计算模块,包括:
批量计算单元,对大数据进行批量计算,包括批量进行数据加载,对加载的数据进行计算及解析;
内存计算单元,对数据进行内存计算,对内存数据库的数据加载加载数据,对内存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计算及解析;
流计算单元,对数据流进行计算,包括对数据进行流计算加载,数据分有限级计算,及流计算的结果解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数据分析及挖掘模块包括:
模型算法库单元,提供存储通用模型算法,存储专业模型算法,存储优化模型算法,和存储平台的定制化模型算法;
统计分析单元,提供统计分析算法,对平台数据经行聚合,获取统一分析结果,分析历史数据,获取趋势分析结果;
多维分析单元,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获取多维度分析结果,根据多维度分析结果,进行模型定义;
自助式分析单元,自定义数据分析流程,自定义数据分析参数配置,自定义分析规则;
数据挖掘单元,对数据挖掘的模型进行分析及评估;
数据可视化单元,自定义数据可视化的展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84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