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9378.6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1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纪丽丽;韩笑;郭健;王亚宁;蔡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4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吸附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吸附柴油的方法,本发明柴油吸附剂是以蟹壳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技术制备而成,该柴油吸附剂外观呈黑色粉末状,孔径为3‑20nm,孔体积0.0763cm3/g,比表面积17.01m2/g,X射线衍色光谱仪分析其具有23°和39°的衍射峰,以及位于19°的甲壳峰有明显的增强,红外光谱显示其在3259.6cm‑1,2358.9cm‑1,1668.4cm‑1,1377.1cm‑1,1072.4cm‑1,893.04cm‑1有吸收峰。本发明柴油吸附剂具有丰富的孔隙和含氧官能团,可高效吸附柴油,最大去除率达80.1%;同时安全无毒,使用方便,不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柴油是各种各样的复杂烃类混合而形成的,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柴油在车辆、船舶的柴油发动机方面的用处是最广泛最大的。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世界之间的联系必然越来越密切,因此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也会随之迅猛增长,所以柴油的需求量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大。然而,在石油的提炼和运送等多个不同的步骤中,会造成庞大的水体污染,污染来源以途中不小心泄露的石油及其衍生物为主,这种废水称为含油废水。含油废水有着巨大的危害,对于人类、动物包括微生物在内、还有其他生物以及整个生态圈都会造成十分不好的负面影响。
到目前为止,溢油清理策略主要有三种:物理法(吸附剂、动臂、撇渣器等)、化学法(原位燃烧固化剂等)和生物修复。然而,化学方法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方法修复率低,这使得它们在清理溢油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相比之下,吸附剂在物理方法上对油污的物理回收有显著影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方法。吸附剂将液体油浓缩,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然后将其从污染区域去除,既避免了对环境的危害,又使吸附后的油可回收利用,因此具有高吸附能力、高去除率、结构稳定的柴油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柴油吸附剂是以蟹壳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技术制备而成,外观呈黑色粉末状,孔径为3-20nm,主要集中于3-5nm,孔体积0.0763cm3/g,比表面积17.01m2/g,X射线衍色光谱仪分析其具有23°和39°的衍射峰以及位于19°的甲壳峰有明显的增强,红外光谱显示其在3259.6cm-1,2358.9cm-1,1668.4cm-1,1377.1cm-1,1072.4cm-1,893.04cm-1有吸收峰。
本发明采用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析仪测定柴油吸附剂的N2吸附等温线,相关测定结果表明根据IUPAC分类,CSB的N2吸附等温线为Ⅳ型,其分叉不可逆。柴油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在P/P00.4时出现滞后曲线,表明柴油吸附及形成了介孔结构。
进一步地,本发明采用BET法分析其孔径和比表面积,柴油吸附剂的孔径分布主要在3-20nm范围内,由微孔和中孔组成,是一种多孔级生物炭;柴油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17.01m2/g,孔体积为0.0763cm3/g;本发明柴油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且均匀,有助于提高对柴油的吸附能力。
本发明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分析柴油吸附剂的晶体结构和相结构,柴油吸附剂具有23°和39°的两个衍射峰,说明本发明的柴油吸附剂存在CaCO3(012)和(202)晶面的特征,在19°处具有较强的甲壳素衍射峰,表明该柴油吸附剂中有甲壳素(21-1)晶面存在,甲壳素中含有丰富的羟基,可以为柴油吸附剂吸附柴油提供丰富的结合位点增强其吸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93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波器及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金属软磁磁粉致密绝缘包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