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0025.8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1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堃;杨桂娟;胡苗苗;王海波;李路海;危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华清兴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075 | 分类号: | C08J3/075;C08L5/08;C08L1/28;C08K3/04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吴嘉滨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氧化 石墨 复合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开发了一种透明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二者的复合物具备可注射性,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快速凝胶,且互补之下复合凝胶的生物降解性能更加理想。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同时增强了复合凝胶的机械强度,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可注射凝胶具有接近实际组织的含水量,物理性质容易调节,并且可以容纳细胞,重要的是以注射形式取代了开放式外科手术,使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得以最小化,实现临床医学领域的突破。在治疗时,先将携带了生长因子和细胞的水凝胶前体注入病变位置,然后由于物理或化学条件的改变引发材料的溶胶-凝胶转变,原位成型,最终获得凝胶支架。
在可注射型水凝胶的多种制备方法中,热凝胶法最为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前,只需改变溶液温度就能实现凝胶化。这要求材料具有温敏性质,可在某一临界温度下经历溶胶-凝胶转变。通过设定材料组分和交联度,我们可以将凝胶温度调节到低于体温,则溶液就能进入体内后相变形成凝胶支架。
GO(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具有层状结构和高表面积。此外,GO极具各向异性,具有两个不同的长度尺度,即一个原子厚,但宽度扩展了多个微米。还原后,所获得的石墨烯片能够提供导电性,这在神经元组织工程中是有利的。此外,GO在其表面上含有丰富的反应性官能团,例如羟基,环氧化物和羧基,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修饰,从而为杂化凝胶复合材料带来新的性能。所有这些特性使GO成为一种独特类型的材料构建基块,已被广泛研究以提高聚合物或聚合物水凝胶的机械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明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二者的复合物具备可注射性,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快速凝胶,且互补之下复合凝胶的生物降解性能更加理想。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同时增强了复合凝胶的机械强度,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一种透明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次将取0.2g的HA粉末加入20mL MC溶液中,搅拌,使HA粉末充分分散并溶解;
S2、将质量分数为10%-20%的GO悬浮液加入到步骤S1制备的溶液中;
S3、在步骤S2制备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5mL的DF-PEG溶液后,搅拌2h-6h,4℃冷藏过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的搅拌温度为2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GO悬浮液用量为甲基纤维素溶液质量的5%-2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DF-PEG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透明质酸-氧化石墨烯复合凝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甲基纤维素是一种典型的温敏性天然高分子,凝胶温度可在37℃上下调节,它在体内不应引起免疫反应,无毒害,但因为纤维素衍生物不能被人降解。透明质酸作为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中,但它在体内的降解速度过快,若受损组织需长时间给药则无法满足需求。二者的复合物具备可注射性,在一定温度下能够快速凝胶,且互补之下复合凝胶的生物降解性能更加理想。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同时增强了复合凝胶的机械强度,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3的不同GO含量的胶凝化时间(37℃)。
图2为实施例1-3的不同不同GO含量的SEM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华清兴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华清兴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00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