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0498.8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33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军峰;张峰;龚梦秋;陈佩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18/12;C04B20/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23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矸石 快硬早强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包括矿渣、粉煤灰、NaOH、水玻璃、水、煤矸石微粉、细煤矸石颗粒、粗煤矸石颗粒、减水剂。本发明运用先进胶结技术,以煤矸石粉等体积替代胶凝材料和激发剂,以粗细煤矸石颗粒全部替代混凝土砂石骨料,实现制备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变废为宝,显著提升煤矸石经济价值,减轻乃至消除煤矿企业因煤矸石堆积而引发的安全、经济和社会问题,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在建材市场原料紧缺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矸石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矸石是煤矿开展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一般占煤炭产量的15%左右,成为煤炭开采所排放的主要废渣。据统计,我国煤矸石的堆积量已超过40亿吨,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总体上,煤矸石的堆积方式是露天存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了矿区内的生态环境,而且还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以及自然等安全问题发生。目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是制砖和利用其残余热值发电。但是,上述利用方法一方面消纳煤矸石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未能实现煤矸石高值利用。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碱激发矿渣混凝土体系,使用煤矸石微粉替代部分胶凝材料,包括矿渣和粉煤灰,使用煤矸石颗粒全替代砂石骨料,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显著提升煤矸石经济价值,变废为宝,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采用碱激发矿渣混凝土体系,使用煤矸石微粉替代部分胶凝材料,包括矿渣和粉煤灰,使用煤矸石颗粒全替代砂石骨料,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该发明可实现煤矸石充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包括矿渣、粉煤灰、NaOH、水玻璃、水、煤矸石微粉、细煤矸石颗粒、粗煤矸石颗粒、减水剂;所述的全煤矸石快硬早强混凝土由以重量份计的下列原料组成:矿渣297~440份,粉煤灰59~68份,NaOH 20~76份,水玻璃43~120份,水122~283份,煤矸石微粉133~153份,细煤矸石颗粒762~1052份,粗煤矸石颗粒762~1052份,减水剂3~26份。
进一步地,所述矿渣为S95或S105级高炉矿渣微粉,所选矿渣粉可提供高活性硅铝体,达到高效激发。
进一步地,所述粉煤灰为200目以上粉煤灰,所选粉煤灰为市场普通粉煤灰细度,其活性高,强度发展好。
进一步地,所述激发剂中,NaOH为纯度高于90%的苛性碱,水玻璃为模数3.0~3.4的市售液体水玻璃,水为普通城市用水,利用水玻璃活性硅及其与NaOH组成的复合激发剂,可实现高效且快速激发矿渣,形成高量C-A-S-H产物,从而制备凝结快,强度高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激发剂碱当量(Na2O,%)为3~15%,优选地,所述激发剂碱当量(Na2O,%)为8%。
进一步地,所述煤矸石为经选洗煤后产出的水洗煤矸石,其含碳量低,与水泥亲和力好,可获得强化界面,制备强度等级合格的喷射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煤矸石微粉为煤矸石经破碎后筛得的粒径小于75微米的煤矸石颗粒,其粒径较小且具有一定活性,可用于矿物掺合料。
进一步地,所述细煤矸石颗粒为煤矸石经破碎后筛得的粒径为75μm~4.75mm的煤矸石颗粒,用于混凝土细集料。
进一步地,所述粗煤矸石颗粒为煤矸石经破碎后筛得的粒径为4.75mm~10mm的煤矸石颗粒,用于混凝土粗骨料。
进一步地,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型减水剂,该类型减水剂为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减水效果优于其他类型减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北工业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0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