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质谱电离源中的离子漏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1404.9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9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李函蔚;花磊;蒋吉春;吴称心;徐楚婷;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06 | 分类号: | H01J49/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房艳萍;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离 中的 离子 漏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质谱电离源中的离子漏斗装置,涉及质谱分析仪器。具体结构包括绕中心轴线360°一周带有六根支撑杆的离子漏斗支撑台、离子漏斗极片、绝缘PEEK垫和紧固螺母。离子沿着离子漏斗中心轴线方向由中间口径大的离子漏斗极片入射,并从中间口径小的离子漏斗极片出射,所有离子漏斗极片均中间圆孔的平板结构,并且平行、同轴、绝缘放置。本离子漏斗装置以最小的尺寸设计,目的在于使质谱电离源的结构空间尽量小巧,在保证离子漏斗作用的同时缩减了常规离子漏斗的绝对尺寸。该新型的离子漏斗装置技术大大缩减空间尺寸,并且使用效果与常规离子漏斗装置功能相同,在质谱分析仪器简便化、小巧化结构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仪器领域,具体涉及质谱分析仪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质谱电离源中的离子漏斗装置。
背景技术
质谱分析仪器是一种精密度非常高的化学分析仪器,但是想要提高其灵敏度和分辨率,需要不断改进质谱分析仪器各个组成部分,以求达到更高的要求。而质谱分析仪器最主要的是对样品进行电离,只有更好的电离源才能更好的对样品进行分析,因此研究质谱分析仪器的电离源性能就尤为重要,离子漏斗装置不仅能对样品进行聚焦传输,并且对样品解离分析也起到尤为关键的贡献。
花磊等人发明的一种光电离和化学电离组合离子源(专利号ZL201711204824.0),包括一密闭腔室,密闭腔室中部设有栅网电极,栅网电极将密闭腔室分隔成左右二个独立腔室,分别为光电离区腔体和化学电离区腔体;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穿过光电离区腔体的侧壁面沿平行于栅网电极的表面射入离子推斥电极和栅网电极之间相互间隔的区域;于化学电离区腔体的内部设置有离子漏斗反应区电极。本发明的组合离子源基于单一的紫外光源,利用光电离或光电子电离获得用于化学电离的试剂离子,并采用了相对独立的电离区域设计,避免了光电离和化学电离之间的相互干扰,分别实现样品分子的光电离或化学电离,大大扩宽可电离和检测样品的范围。
许华磊等人发明的一种离子漏斗和质谱检测系统(专利号ZL201610023503.X),包括M个外径相同且同轴等间距排列的环形电极,内径从第1环形电极至第M环形电极依次减小,离子漏斗还包括: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第一射频电源至第N射频电源;第一直流电源和第二直流电源分别连接至第一环形电极和第M环形电极,并通过分压电阻将M个电极串联起来;第一射频电源并联第1、第1+N、第1+2N……环形电极;第二射频电源并联第2、第2+N、第2+2N……环形电极;……;第N-1射频电源并联第N-1、第N-1+N、第N-1+2N……环形电极;第N射频电源并联第N、第N+N、第N+2N……环形电极。本发明提高了离子的传输效率,尤其是提高了小质量数离子的传输效率。
李海洋等人发明的一种基于离子漏斗的紫外光化学电离源(专利号ZL201611019684.5),包括电离源腔体,真空紫外灯、激发电极、试剂气体进样管、推斥电极、样品气体进样管、离子漏斗以及差分电极。本电离源利用离子漏斗在中等气压下优越聚焦性能,提高了试剂离子与样品分子反应的充分性以及样品离子的传输效率,实现了对真空紫外光化学电离源的电离效率的增强,能够大大提高了仪器灵敏度。
李海洋等人发明的一种用于高通量气体样品分析的真空紫外光电离源(专利号ZL201010567335.3),包括电离源腔体和真空紫外光源;于电离源腔体顶部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样品通过气体入口进入到电离源腔体内部;在电离源腔体内部,沿气体样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相互间隔、同轴、平行的离子引出电极、离子漏斗和差分接口极板;真空紫外光源设置于电离源腔体侧壁上,真空紫外光源发出的真空紫外光平行于离子引出电极的极板并穿过极板间相互间隔的区域进入到离子引出极板的通孔区域。本发明的真空紫外光电离源可有效提高整个质谱仪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在高通量气体样品分析和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痕量或超痕量检测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1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肠造口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