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1744.1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兰 |
主分类号: | B65G1/04 | 分类号: | B65G1/04;B65D88/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400 安徽省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农产品 产地 初加工 多层 码垛 蔬菜 保鲜 贮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贮藏框、冷却管和雾化喷头,所述装置外壳内螺钉连接有固定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固定有转盘,且转盘上啮合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轴,且固定轴上焊接固定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焊接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该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设置有放置架,输送带能够带动各个放置架逐个运动至最底部,此时工作人员只需将贮藏框卡合放置在放置架上,结合顶杆、固定杆和滑动杆能够进行稳定的卡合固定工作,进而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多层码垛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
背景技术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在农产品产业链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延伸至采收、种植甚至育种,向下至精深加工、贮运销售,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即在农产品产后进行的首次加工,是使农产品性状适于进入流通和深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产后净化处理、分类分级、干燥、包装、预冷和储藏保鲜等环节,其目的是减小农产品损失,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提高,并延长农产品保质期、提高运输率,其中,农产品中的蔬菜对于储藏保鲜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因此需要结合保鲜贮藏装置对农产品中的蔬菜进行稳定的储藏保鲜工作。
而现在大多数的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常规的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为提高空间利用率需要对分类放置好的蔬菜进行码垛工作,而码垛高度较高时,工作人员不便于进行后续的码垛工作,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
二、常规的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装置内的贮藏温度进行便捷的调节工作,进而不能够保证后续蔬菜贮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常规的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对装置内贮藏的蔬菜进行稳定的补水工作,进而不能够保证后续蔬菜长时间贮藏的鲜活度。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不便于进行后续的码垛工作,以及不能够对装置内的贮藏温度进行便捷的调节工作,并且不能够对装置内贮藏的蔬菜进行稳定的补水工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可多层码垛的蔬菜保鲜贮藏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贮藏框、冷却管和雾化喷头,所述装置外壳内螺钉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上焊接固定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焊接固定有转盘,且转盘上啮合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转动连接有固定轴,且固定轴上焊接固定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焊接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装置外壳内螺钉连接有透气网板,且装置外壳和透气网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放置架上滑动连接有贮藏框,且贮藏框的底端螺钉连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滑动连接在放置架上,所述贮藏框上焊接固定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顶端焊接固定有顶杆,并且顶杆滑动连接在贮藏框上,所述装置外壳内转动连接有蜗杆,且蜗杆上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啮合连接有传动带,且传动带上啮合连接有连接轴,并且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轴上焊接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上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焊接固定在输送框上,且输送框的顶端转动连接在装置外壳上,并且输送框的底端螺栓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输送框的顶端活动连接有导流管,且导流管螺栓连接在小型水泵上,并且小型水泵法兰连接在存储箱上,而且存储箱螺钉连接在装置外壳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兰,未经吴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1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灸治疗仪
- 下一篇:山菅根新黄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