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去除络合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3243.7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7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明;李海洋;肖迎迎;王海平;吴伟;周小强;王娣;贠守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新联科环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G01N1/10;C02F101/2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培越 |
地址: | 2313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去除 络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去除络合镍的方法,涉及电镀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化学铜、化学镍混合废水中添加0‑5wt%高锰酸钾,以及0‑5wt%铁盐,其中铁盐可以是硫酸铁、氯化铁、硝酸铁。在PH<4.0条件下,常温反应1.0h以上,即可实现破络,再通过调整PH11.0,沉淀出Ni(OH)2,再混凝沉淀、分离,达到除镍的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添加的试剂的量会有适当的调整,最后出水Ni含量可以达到1mg/L及以下,本发明的成本、可操作性和处理效果上都具有优势,同时本发明通过废水处理设备,可以对大量的电镀废水进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去除络合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行业是传统的表面处理行业,随着现代社会电子产品普及,特别是5G时代的来临,给电镀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电镀、化学镀工艺过程中,报废的槽液以及漂洗废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特别是镀液配方的不同,其中涉及众多的络合物,会与这些重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稳定性很高的金属络合物,在废水处理时很难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其除去。
针对这一问题,电镀废水需要经过破络合物处理,让重金属离子游离出来,再经过重捕剂,或调整pH至强碱性使重金属沉淀分离,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去除络合镍的方法,用于处理在不同种镀液的混合后,产生了稳定性更强的络合物,使得后续的破络效果不佳,常规的重捕剂和化学沉淀方法难以分离重金属,并使得排放重金属含量无法以达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去除络合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化学铜、化学镍混合废水通过进水管添加进废水处理设备中的处理池中;
步骤二:将0-5wt%的高锰酸钾和0-5wt%的铁盐加入到料箱中的振动板和连接膜上侧,启动气缸,将料箱提升至处理池的上侧,随后启动第一丝杆驱动架,将料箱移动至处理池的上侧,开启料箱出料口内部的阀门,再启动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带动振动板振动,将料箱内部的高锰酸钾和铁盐抛洒到处理池的内部,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各个搅拌辊对处理池内部的废水进行搅拌;
步骤三:将处理池内部的废水调节至pH<4.0,并且在常温环境下反应1.0-2h;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中的步骤将氧化钙抛洒到处理池中的废水中,将处理池内部的废水调节至pH>11.0,沉淀废水,析出Ni(OH)2,启动第一液压杆,将闸门提起,废水经第二滤板一次过滤后从隔板的下侧流过,并经过第一滤板进行二次过滤,最后从出水管中溢出得到滤液;
步骤五:使用碱将滤液pH调节至6-9,并对滤液进行检测;
步骤六:启动第一液压杆,将闸门下降,将闸门与固定框之间的杂质和剩余的废水进行清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铁盐为硫酸铁、氯化铁或硝酸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四中通过取样器对过滤后的废水进行抽样检测,所述取样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卷扬电机,将连接绳和取样瓶下降至处理池内部的废水中;
S2:取样瓶进入废水中后,浮力块受到浮力,将取样瓶的底部抬起,配重块持续带动取样瓶的顶部沉降,废水从取样瓶的进水口进入取样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新联科环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中新联科环境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3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