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5989.1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5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宋云峰;王梦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569;G01N33/574;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吕纪涛 |
地址: | 2000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泌体 富含 mirna 374 作为 诊断 子宫 内膜 标志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属于癌症诊断技术领域。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果显示,外周血浆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可以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为进一步研发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测产品奠定实验基础,从而为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危害做出贡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癌症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大多数子宫内膜癌都是早期诊断,并且预后良好。然而,约20%子宫内膜癌诊断为局部转移,10%诊断为远处转移。此外,原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约为86%~95%,发生局部转移生存率将为48%~71%,发生远处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9%~17%。精准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主要根据早期症状,但只有部分人具有早期症状。因此寻找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所述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可以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543;95%置信区间为0.9184~0.9901;p0.0001。
优选的,所述外泌体的直径为30~150nm。
优选的,所述外泌体的表面标记物包括HSP70、CD63、CD81和CD9。
本发明提供了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可以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为进一步研发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测产品奠定实验基础,从而为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危害做出贡献。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的AUC=0.9543;95%置信区间95%:0.9184-0.9901;p0.0001。
附图说明
图1为血浆外泌体富含miR-374b-5p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标记物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图2为血浆外泌体富含miR-194-5p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标记物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图3为血浆外泌体富含miR-424-5p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标记物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图4为血浆外泌体富含LGALS3BP作为子宫内膜癌诊断标记物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在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中的应用。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泌体富含的miRNA-374b-5p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543;95%CI:0.9184-0.9901;p0.0001。在本发明中,所述miRNA-374b-5p的核苷酸序列为5’AUAUAAUACAACCUGCUAAGUG-3’(SEQ ID No.1)。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泌体的直径优选为30~150nm;所述外泌体的表面标记物优选包括HSP70、CD63、CD81和CD9。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未经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59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