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垂直连续电镀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7781.3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罗耀东;胡绪兵;肖永龙;叶卓炜;钟国华;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9/00 | 分类号: | C25D19/00;C25D17/00;C25D21/10;C25D21/12;C25D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陈延侨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连续 电镀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电路板制作领域,提供一种垂直连续电镀设备,包括阴极传送带、夹具、电镀槽缸和阳极通断组件,阳极杆包括多个沿板件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的阳极导电段及多个连接于相邻两阳极导电段之间的阳极绝缘段,各阳极导电段并联至整流机的正极;阳极通断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器、与第一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及多个与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的阳极开关,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板件经过第一感应器时根据板件的速度计算板件经过各阳极导电段的时间,并控制阳极开关在板件经过阳极导电段时闭合,而在无板件经过阳极导电段时断开。垂直连续电镀设备可对板件实现精密电镀,基本避免陪镀板的使用,提高产能,降低成本,提高电镀品质,降低各板电镀铜厚的差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路板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连续电镀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垂直连续电镀设备通常通过阴极传送带300’带动其下侧的夹具400’和夹具400’所夹持的板件200’沿板件200’传送方向移动,以经过至少一个电镀槽缸500’。每个电镀槽缸500’于阴极传送带300’的两侧均设有沿板件200’传送方向延伸设置的阳极杆510’,而阳极杆510’的下侧则连接有多个装载铜球的钛篮520’。在整流机100’为阴极传送带300’和阳极杆510’提供电流的情况下,钛蓝内的铜球可溶解,且电子会转移至阴极,并在板件200’的表面析出单质铜,从而实现电镀。
但当整流机100’运作而电镀槽缸500’内的板件200’不足时,阳极所产生的多余的电流容易聚集至靠前的板件200’上而造成烧板现象。对此,相关行业内通常使整流机100’在电镀槽缸500’内充满板件200’时才运作,以避免烧板现象,且会在传送前端和传送后端均设置陪镀板210’,以保障中间的生产板220’在电镀时处于有电流的状态。
然而,陪镀板210’的使用易造成以下问题:
第一,造成产能浪费,且造成铜球的浪费,致使成本较高;
第二,在重复使用一段时间后,陪镀板210’的板面会产生铜粒、铜丝等,易对生产板220’的电镀造成品质隐患;
第三,陪镀板210’的电镀面积预估不准,当同一电镀槽缸500’内的陪镀板210’和生产板220’的电镀面积不同且陪镀板210’的电镀面积预估不准时,容易导致各生产板220’的电镀铜厚存在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连续电镀设备,以解决现有垂直连续电镀设备因使用陪镀板而存在的产能浪费、成本较高、易对生产板的电镀品质造成隐患、易导致各生产板的电镀铜厚差异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垂直连续电镀设备,与整流机配合使用,并用于对板件进行电镀,包括:
阴极传送带,与整流机的负极电连接;
夹具,设有多个,且用于夹持板件,多个所述夹具间隔连接于所述阴极传送带,且在所述阴极传送带的带动下能够沿板件传送方向移动;
电镀槽缸,沿板件传送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电镀槽缸于所述阴极传送带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阳极杆,所述阳极杆包括多个沿板件传送方向间隔设置的阳极导电段,以及多个连接于相邻两所述阳极导电段之间的阳极绝缘段,所述阳极杆的各所述阳极导电段并联至整流机的正极,所述阳极导电段还连接有装载铜球的钛篮;
阳极通断组件,包括第一感应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单元,以及多个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的阳极开关,所述阳极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阳极导电段与整流机的正极通断,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板件是否经过,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板件经过所述第一感应器时根据板件的速度计算板件经过各所述阳极导电段的时间,并控制所述阳极开关在板件经过所述阳极导电段时闭合,而在无板件经过所述阳极导电段时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未经景旺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77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