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钢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8494.4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8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郎祺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钢球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钢球装置,包括:料斗、拨轮、定位板、拨盘、固定座和支架。料斗沿竖直方向设置,料斗的底部设置有拨轮,拨轮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料斗固定连接,定位板由下向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拨盘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拨盘的顶部贯穿定位板与拨轮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活动缺口,拨轮把手设置在活动缺口内,固定座设置于拨盘的下方,固定座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固定座的下端穿过支架设置。工作时,通过摆动拨盘把手控制料斗内的钢柱依次通过各结构上的通孔下落至目标零件内。通过对本发明的应用,过用自动化的装置作业替代人工作业,既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球放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钢球装置。
背景技术
脚轮包括定向脚轮和万向脚轮。定向脚轮没有旋转结构,不能沿水平转动只能垂直转动。万向脚轮的结构允许在水平面内任意旋转。万向脚轮的活动架壳和轮架本体之间设有钢球,用来实现脚轮转向。
目前,万向脚轮在装配过程中,架壳上放钢球通常是通过手工实现,效率低下,并且易发生钢球数量不足,导致装配后的万向脚轮报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钢球装置,包括:料斗、拨轮、定位板、拨盘、固定座和支架;料斗沿竖直方向设置,料斗的底部开设有圆形的出料口;拨轮套设于料斗内,拨轮包括:圆柱状的拨轮本体和沿本体的环向均匀设置的若干拨齿;拨轮本体与出料口同轴设置;拨齿的一端固定于拨轮本体上,拨齿的另一端抵于出料口的内缘设置;定位板与料斗的下端固定连接,定位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一转动孔,定位板沿第一转动孔的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拨盘包括:拨盘本体、拨盘把手、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拨盘本体的水平截面呈圆形,拨盘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每一第二通孔均可操作地与一第一通孔相匹配;第一凸台为圆柱凸台,第一凸台的下端与拨盘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凸台与拨盘本体同轴设置,第一凸台的上端贯穿定位板设置,第一凸台与拨轮固定连接;第二凸台为圆柱凸台,第二凸台的上端与拨盘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凸台与拨盘本体同轴设置;拨盘把手沿拨盘本体的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拨盘把手的一端固定于拨盘本体的外缘上;固定底座设置于拨盘的下方,固定底座为回转体,固定底座包括:限位环和固定柱,限位环和固定柱均与拨轮同轴设置,固定底座沿限位环的环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三通孔,若干第三通孔依次贯穿限位环和固定柱,固定底座由上至下开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每一第三通孔均可操作地与一第二通孔相匹配;固定底座固定于支架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拨轮的底部还固定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为与拨轮同轴设置的圆柱体,第三凸台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块;第一凸台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第三凸台的下端与第一凸台的上端固定连接,限位块与限位槽相互匹配。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套设于第一凸台上,第一轴承的内壁与第一凸台的外壁相匹配,第一轴承的外壁与第一转动孔的内壁相匹配,拨盘把手可操作地控制拨盘绕拨盘的轴线转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底座中心处还开设有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孔依次贯穿限位环和固定柱。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套设于第二凸台上,第二轴承的内壁与第二凸台的外壁相匹配,第二轴承的外壁与第二转动孔的内壁相匹配,拨盘把手可操作地控制拨盘绕拨盘的轴线转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定位板的底部沿定位板的轴线方向向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活动缺口,活动缺口贯穿第二安装槽的一侧侧壁设置,活动缺口连通第二安装槽的内部与安装板的外部,拨盘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拨盘本体的外缘与第二安装槽的内缘相匹配,拨盘把手可活动地设置于活动缺口内。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包括:固定板、连接板和放置板,固定板、连接板和放置板依次连接,且固定板、连接板和放置板中相邻的两板间相互垂直设置,放置板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固定底座同轴设置,固定柱穿过安装孔设置,固定柱的直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互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84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