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吸收型天线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9602.X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1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美玲;杨祺浩;杨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Q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史文军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吸收 天线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吸收型天线罩,包括: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包括介质基板、贴附于所述介质基板一侧面上的上层金属层及贴附于所述介质基板另一侧面上的下层金属层;所述上层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组件,所述下层金属层包括第二金属组件,所述第一金属组件通过金属化过孔与第二金属组件相连接,且第一金属组件与第二金属组件组成第一平面螺旋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组件通过旋转得到第三金属组件,所述第二金属组件通过旋转得到第四金属组件,所述第三金属组件与第四金属组件构成第二平面螺旋结构。根据本发明,天线罩剖面低,具有超薄效果,可独立控制吸收频段,实现带内透过多频段带外吸收,可应用于雷达系统,实现隐身天线罩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吸收型天线罩。
背景技术
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隐身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雷达系统工作时会产生强散射暴露目标,针对这一问题,隐身天线罩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传统天线罩一般使用带通频率选择表面,使得带内即天线的工作频带电磁波透过、带外电磁波散射到其他方向。现今,为了缩减雷达散射截面和减小目标被发现的概率,一些含有透波窗口可吸收带外电磁波的天线罩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实现天线罩的隐身功能。但由于频率选择表面的工作特性,存在剖面大、无法独立控制吸收频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吸收型天线罩,天线罩剖面低,具有超薄效果,可独立控制吸收频段,实现带内透过双频段带外吸收,可应用于雷达系统,实现隐身天线罩的功能。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超薄吸收型天线罩,包括:
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包括介质基板、贴附于所述介质基板一侧面上的上层金属层及贴附于所述介质基板另一侧面上的下层金属层;
所述上层金属层包括第一金属组件,所述下层金属层包括第二金属组件,所述第一金属组件通过金属化过孔与第二金属组件相连接,且第一金属组件与第二金属组件组成第一平面螺旋结构;
所述第一金属组件通过旋转得到第三金属组件,所述第三金属组件结构与第一金属组件结构相同且大小不同;
所述第二金属组件通过旋转得到第四金属组件,所述第四金属组件结构与第二金属组件结构相同且大小不同,所述第三金属组件与第四金属组件构成第二平面螺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组件包括两端固接有金属环的第一金属条、一端固接有金属环的第二金属条及两端固接有金属环且中间端加载有集总电阻与焊台的第三金属条。
优选的,所述第二金属组件包括两个两端固接有金属环的第四金属条及一端固接有金属环的第五金属条。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结构与第二平面螺旋结构工作于不同的带外吸收频率,所述第一平面螺旋结构工作于第一吸收频率f1,第二平面螺旋结构工作于第二吸收频率f2。
优选的,所述吸收单元包括第一组平面螺旋结构与第二组平面螺旋结构,所述第一组平面螺旋结构通过不同排列方式的第一金属组件与第三金属组件构成,所述第二组平面螺旋结构通过不同排列方式的第二金属组件与第四金属组件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9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