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凝机组宽负荷调峰系统及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0221.3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0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容赫;蒋翀;谭袖;王政先;王健;柳桐;骆仁达;王丽萍;王羽;徐伟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13/02 | 分类号: | F01K13/02;F01K13/00;F01D17/10;F01D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组 负荷 系统 运行 方法 | ||
1.一种纯凝机组宽负荷调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1)、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汽轮机低压缸(4)、发电机(5)、低压加热器(6)、高压加热器和除氧器(7)以及蓄热装置(8),所述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汽轮机低压缸(4)和发电机(5)依次连接,所述汽轮机高压缸(2)分别通过主蒸汽管(9)和高压排汽管(11)与锅炉(1)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3)通过再热蒸汽管(10)与锅炉(1)连接,所述汽轮机中压缸(3)还通过中压排汽管(12)与汽轮机低压缸(4)连接,所述中压排汽管(12)连接有中压排汽管分支管(13),所述中压排汽管分支管(13)与蓄热装置(8)连接,所述汽轮机低压缸(4)、低压加热器(6)、高压加热器和除氧器(7)和锅炉(1)通过低压加热器入水管(14)、凝结水管(15)和锅炉给水管(16)依次连接,所述低压加热器(6)还通过蓄热装置出汽/水管(17)与蓄热装置(8)连接,同时低压加热器(6)还通过低压加热器抽汽管(18)与汽轮机低压缸(4)连接;
所述汽轮机高压缸(2)和汽轮机中压缸(3)采用相同容量的汽缸,并允许进汽压力超过额定压力5%,所述汽轮机低压缸(4)采用小于汽轮机高压缸(2)和汽轮机中压缸(3)容量的汽缸;所述汽轮机高压缸(2)和汽轮机中压缸(3)的最大通流能力相匹配,并与所述汽轮机低压缸(4)的最大通流能力不匹配;
所述汽轮机低压缸(4)中末级叶片的长度具备最大容积流量通过能力,同时能在小容积流量工况下安全运行,所述小容积流量工况为:蒸汽流过汽轮机高压缸(2)和汽轮机中压缸(3)进入汽轮机低压缸(4),经末级叶片排出的容积流量为最小,并且蒸汽在各汽缸内做功能力达到预设的最小负荷;
所述主蒸汽管(9)上安装有阀门一(19),所述再热蒸汽管(10)上安装有阀门二(20);所述中压排汽管(12)上安装有阀门三(21),所述中压排汽管分支管(13)上安装有阀门四(22);所述蓄热装置出汽/水管(17)上安装有阀门五(23),所述低压加热器抽汽管(18)上安装有阀门六(24)。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凝机组宽负荷调峰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方法的步骤如下:
1)负荷低谷时段,通过调整锅炉(1)的运行工况和蓄热装置(8)的运行工况,即调整阀门一(19)的开度,关小阀门一(19),减小主蒸汽流量,全开阀门二(20)、阀门三(21)和阀门六(24),关闭阀门四(22)和阀门五(23),减少蒸汽在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和汽轮机低压缸(4)内做功的份额,减少发电负荷,满足低谷时段的电网深度调峰要求;
2)负荷高峰时段,通过调整锅炉(1)的运行工况、蓄热装置(8)的运行工况和低压加热器(6)的运行工况,即调整阀门一(19)的开度,开大阀门一(19),增大主蒸汽流量,全开阀门二(20)和阀门三(21),增加蒸汽在汽轮机高压缸(2)、汽轮机中压缸(3)和汽轮机低压缸(4)内做功的份额,当汽轮机中压缸(3)的排汽流量大于汽轮机低压缸(4)的最大进汽流量时,开启阀门四(22),将多余部分蒸汽送到蓄热装置(8)内换热并进行储存,开启阀门五(23),将蓄热装置(8)内的热量引入低压加热器(6)中进行热量释放,维持系统汽/水流量平衡,或关闭阀门六(24)切除低压加热器(6),或部分切除高压加热器,增加汽轮机做功能力,满足高峰时段的电网负荷需求;
3)负荷平时段,通过调整锅炉(1)的运行工况、蓄热装置(8)的运行工况和低压加热器(6)的运行工况,即调整阀门一(19)的开度,调整主蒸汽流量,全开阀门二(20)和阀门三(21),关闭阀门四(22),开启阀门六(24),开启阀门五(23),将储存在蓄热装置(8)内的热量对低压加热器(6)释放,为维持系统汽/水平衡,将低压加热器(6)中的低温水引入到蓄热装置(8)中进行储存,满足平时段的电网负荷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2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齿槽转矩整定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散料输送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