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藏式车门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0303.8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0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勇;管士斌;李文玺;赵胜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卢鸳凤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藏 车门 把手 | ||
本发明属于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它解决了现有微动开关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差,且微动开关传递信号单一等技术问题。本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滑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一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一,所述推杆上还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二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二,轨迹凸台一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方向沿推杆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轨迹凸台一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本发明提升微动开关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把手开关过程中的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高端汽车都采用了隐藏式车门把手,电动隐藏式把手需通过微动开关将手柄总成的位置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号结合算法进行折叠或弹出操作。现隐藏式把手采用一个微动开关或两个微动开关,其中采用一个微动开关的电动隐藏式把手只反馈把手开启或折叠状态,控制系统不能识别把手位置或工况,只能开启或回收手柄总成。
采用两个微动开关的隐藏式把手,例如我国专利申请文献(公告号:201910385947.1;公告日:2019.05.09)中公开了一种可手动闭锁的车门把手及工作方法,该方案中采用两个微动开关,通过摆臂的摆动,分别撞击不同的微动开关,以向控制器系统发出信号,但仅反馈把手开启或回收到位,控制器系统不能识别把手过程状态和工况,功能单一,无法识别各种工况,如把手被堵住、老化、在关线不佳环境等,并针对不同工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应对,导致隐藏式车门把手不智能和使用方便性差;且微动开关在受到撞击时,易损坏和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微动开关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把手开关过程中的信号。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滑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一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一,所述推杆上还设有能够与微动开关二相抵靠的轨迹凸台二,轨迹凸台一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方向沿推杆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轨迹凸台一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
本隐藏式车门把手中的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的触发是通过推杆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的滑动实现,由于轨迹凸台一的长度小于轨迹凸台二的长度,在推杆滑动的过程中,轨迹凸台一、轨迹凸台二、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之间会产生四种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第一种状态是车门把手通常是处于收拢的状态,此时微动开关一未与轨迹凸台一抵靠,且微动开关二也未与轨迹凸台二抵靠,上述微动开关一、微动开关二、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的外置关系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一种信号;第二种状态是车门把手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微动开关一与轨迹凸台一抵靠,且微动开关二与轨迹凸台二抵靠,上述微动开关一、微动开关二、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的外置关系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二种信号;在车门把手在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微动开关一不和轨迹凸台一相抵靠,而微动开关二会与轨迹凸台二相抵靠,在车门把手从关闭到开启的过程中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三种信号;在车门把手从开启到关闭的过程中会向控制系统传递出第四种信号,通过推杆相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是相对移动的,因此,相较现有技术中,对于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的冲击比较小,因此能够提升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在隐藏式车把手中的耐久性,同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把手开关过程中的信号,使控制系统在把手开启或关闭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电压驱动,使隐藏式车门把手显更智能化和使用方便性。
在上述的隐藏式车门把手中,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并排设置,所述轨迹凸台一和轨迹凸台二对应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并排设置。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并排设置,使推杆在较短的行程下作用在微动开关一和微动开关二上,并能够向控制系统传递出四种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03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