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存储节点空间容量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1797.1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6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慧芳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存储 节点 空间 容量 安全性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存储节点空间容量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存储节点的基础信息、状态数据,筛选当前可用的数据存储节点;计算各可用数据存储节点的安全系数,对存储节点的性能进行评估;预估计算各存储节点的故障率;进行各个存储节点的安全性能评估;按照安全性能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并将各个存储节点的排序结果以及对应的存储节点的可利用存储空间大小生成存储参照表进行反馈;通过调用模块按照存储参照表进行存储节点的利用。本发明有效减少了数据的运算量,提高了评估的效率;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进而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存储节点空间容量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云存储是一种网上在线存储(英语:Cloud storage)的模式,即把数据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托管的多台虚拟服务器,而非专属的服务器上。托管(hosting)公司运营大型的数据中心,需要数据存储托管的人,则透过向其购买或租赁存储空间的方式,来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数据中心营运商根据用户的需求,在后端准备存储虚拟化的资源,并将其以存储资源池(storage pool)的方式提供,客户便可自行使用此存储资源池来存放文件或对象。实际上,这些资源可能被分布在众多的服务器主机上。
现有技术针对云存储,主要关注于负载的均衡,即如何把负载合理地分布到各个节点;或者进一步地,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而分布式存储,即提高数据本身的可靠性来增强安全性。
然而现有技术并没有关注存储节点本身的性能、安全系数等判断或评估存储节点安全性的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对于存储节点的安全性评估结果只依赖负载因素,没有考虑内在因素,评估不准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存储节点空间容量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存储节点空间容量和安全性评估方法,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存储节点空间容量和安全性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一,通过基础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存储节点的类型、数量、原始数据量及其他相关基础信息;通过状态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存储节点的相关状态数据;通过筛选模块基于获取的存储节点的相关状态信息筛选当前可用的数据存储节点;
步骤二,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利用单片机或控制器控制安全系数计算模块计算各可用数据存储节点的安全系数;通过性能评估模块基于获取的存储节点的相关状态数据对存储节点的性能进行评估;
步骤三,通过故障率预估模块预估计算各存储节点的故障率;通过安全性评估模块基于存储节点的基础信息、状态数据、安全系数、性能评估结果、故障率进行各个存储节点的安全性能评估;
步骤四,通过反馈模块按照安全性能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并将各个存储节点的排序结果以及对应的存储节点的可利用存储空间大小生成存储参照表进行反馈;通过调用模块按照存储参照表进行存储节点的利用;
步骤二中,所述通过安全系数计算模块计算存储节点的安全系数包括:
(1)获取存储节点的缺陷参数及风险参数,基于获取存储节点的缺陷参数及风险参数建立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安全系数生成模型;
(2)根据所述历史缺陷参数及历史风险参数确定所述缺陷参数及风险参数在所述安全系数生成模型的计算权重;
(3)利用所述缺陷参数、风险参数相应计算权重及预先建立的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安全系数生成模型生成所述存储节点的安全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慧芳,未经周慧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基于地质雷达采集的隧道病害发展监测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