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肤效应伴热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2813.9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9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贻连;卜基峰;姚月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陈佳 |
地址: | 239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效应 电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肤效应伴热电缆,属于伴热电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伴热电缆本体,所述伴热电缆本体包括第一伴热带和第二伴热带,所述第一伴热带和所述第二伴热带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伴热带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设置有发热结构;所述第二伴热带外侧包裹有第二隔热层;所述发热结构、第二隔热层外侧包裹有屏蔽层,在所述屏蔽层外侧包裹有护套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被伴热管道进行保温过程中,在对被伴热管道进行伴热的同时,对外接空气进行隔离,能够提高对被伴热管道的伴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伴热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肤效应伴热电缆。
背景技术
伴热作为一种有效的管道(储罐)保温及防冻方案一直被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伴热媒体散发一定的热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管道的损失,以达到升温、保温或防冻的正常工作要求。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电伴热方案来替代蒸汽伴热的设想。70年代末80年代初,包括能源行业在内的很多工业部门已广泛推广了电伴热技术,以电伴热全面代替蒸汽伴热。电伴热技术发展至今,已由传统的恒功率伴热发展到以导电塑料为核心的自控温电伴热。
现有技术中,伴热电缆在工业方面主要利用在石油、化工、热电厂等需要防止管道或罐内的液体物质凝固/流动速度慢的场所,在公共设施方面主要用于消防管道的伴热,在民用方面可用于室内取暖以及冬季室外管道防冻方面。
现有技术中的伴热电缆包括内部发热的伴热带、包裹在伴热带外侧的绝缘层、屏蔽层和防护层。在一些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下,伴热电缆工作时散发出的热量部分与被伴热管道热量交换,另一部分与空气热量交换,伴热效果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肤效应伴热电缆,在对被伴热管道进行保温过程中,能够提高伴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肤效应伴热电缆,包括伴热电缆本体,所述伴热电缆本体包括第一伴热带和第二伴热带,所述第一伴热带和所述第二伴热带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伴热带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设置有发热结构;所述第二伴热带外侧包裹有第二隔热层;所述发热结构、第二隔热层外侧包裹有屏蔽层,在所述屏蔽层外侧包裹有护套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伴热带和/或所述第二伴热带包括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芯线、位于所述芯线外侧的PTC导电材料层和包裹在所述PTC导电材料层外侧的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发热结构包括发热块和发热层;所述发热块呈“凸”形,其内部间隔设置有若干所述第一伴热带;所述发热块位于所述发热层和所述第一隔热层之间,相邻的两个发热块之间形成有填充块。
优选的,所述发热块在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端面积较大,远离所述发热层的一端面积较小。
优选的,所述发热块在靠近所述发热层的一侧开设有嵌合槽,所述嵌合槽截面呈“V”形;所述发热层在靠近所述发热块的一侧成型有若干嵌合块,所述嵌合块呈“三角形”,且可嵌合在所述嵌合槽内。
优选的,所述发热块沿所述伴热电缆本体宽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在所述伴热电缆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隔热层,所述第三隔热层与所述第一隔热层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伴热带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层。
优选的,所屏蔽层与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有防火玻璃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护套层外侧设置有装饰层,所述装饰层包括靠近第一伴热带一侧的第一装饰层、和靠近第二伴热带一侧的第二装饰层;所述第一装饰层和第二装饰层不同。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采用复合氟塑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2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分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矩阵与向量的乘法运算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