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3318.X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董军启;张伟伟;董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9/00;H01M10/613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 代理人: | 罗宏伟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装置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块体部,块体部与第一集流子部、第二集流部以及主体部的至少一者固定设置,块体部的一个连接孔口与第一腔、换热腔和第二腔的其中一者对应且连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至少一者位于块体部并通过块体部的内腔与对应的连接孔口连通,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能与第一集流子部的内腔连通,第二接口能与换热腔连通,第三接口与主体部的换热腔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集流部的内腔连通;这样使得换热管的内腔与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无须设置额外的管路连接,和/或换热腔与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无须设置额外的管路连接,使换热组件结构紧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池在车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电池温度升高不利于电池的使用且容易降低电池的寿命,系统中会设置对电池冷却的装置。
电池冷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冷却液来冷却,另一种是采用冷媒来冷却。采用冷媒来冷却,系统中会需要借助换热器和膨胀阀,为了将换热器和膨胀阀与电池的冷却装置连接,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管路来连接,结构相对庞大且复杂,集成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热管理系统,换热组件的结构相对简单且紧凑,能够提高换热组件的集成化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组件,包括第一集流部、第二集流部、外壳部及换热芯体,第一集流部和第二集流部间隔设置,所述换热芯体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部,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集流部,所述换热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部的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部的内腔,所述外壳部一端与第一集流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集流部连接;所述第一集流部包括第一集流子部,所述第一集流子部具有第一腔,所述换热管内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流部具有第二腔,所述换热管内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外壳部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管的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换热腔;所述换热组件具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及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能与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接口能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集流部的内腔连通;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块体部,所述块体部与所述第一集流子部、所述第二集流部以及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者固定设置,所述块体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孔口,一个所述连接孔口与所述第一腔、所述换热腔和所述第二腔的其中一者对应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块体部并通过所述块体部的内腔与对应的所述连接孔口连通。
本发明中换热组件包括块体部,块体部与第一集流子部、第二集流部以及主体部的至少一者固定设置,块体部的连接孔口可以与第一腔、换热腔和第二腔的其中一者对应且连通,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的至少一者位于块体部,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能与第一集流子部的内腔连通,第二接口能与换热腔连通,第三接口与主体部的换热腔连通,第四接口与第二集流部的内腔连通,如此使得换热管的内腔与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无须设置额外的管路连接,和/或换热腔与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无须设置额外的管路连接,使换热组件结构紧凑,提高换热组件的集成化程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换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3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