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VP@AgNPs封装的IPMC电致动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4435.8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6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郭东杰;丁井鲜;骆正强;李梦辛;翟公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真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vp agnps 封装 ipmc 电致动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P@AgNPs封装的IPMC电致动器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提拉工艺在废旧IPMC表面包覆一层致密的PVP@AgNPs材料作为封装电极,本发明提出的IPMC制备方法简单,将旧IPMC悬挂于银浆中,银浆以一定的速度下降,得到PVP@AgNPs封装的IPMC。PVP@AgNPs封装的IPMC增加IPMC电致动器的保水性能,提拉后,PVP包裹的银纳米颗粒很容易填补到Pt电极的缺陷处。而Ag纳米颗粒与Pt纳米粒子的键合作用很强,电极不易脱落,对IPMC的封装效果更加显著,从而减缓了IPMC致动器的电极疲劳,延长了IPMC致动器的工作时间,进而提高了IPMC的输出力,位移和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PVP@AgNPs封装的IPMC电致动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由于在低驱动电压(通常小于5V)下轻便且变形大,因此潜在地可用于机器人执行器,人造肌肉和动态传感器。
在大多数应用中,由于杜邦全氟化酸(Nafion)具有稳定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高离子交换容量(IEC)和高质子传导性,因此被用作聚合物基体以产生强机电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Nafion基体膜被两层稳定的金属(Pt,Au等)纳米片夹在中间,以制成IPMC。在电场的驱动下,载有水分子的Nafion基质内部的电解质阳离子从阳极迁移到阴极,同时由于Pt纳米颗粒的均匀分布,水被阻止从多孔表面电极中泄漏出来(颗粒阻尼效应),导致水的浓度梯度,进而触发IPMC向阳极弯曲。当IPMC弯曲超过金属电极的屈服应变时,在电极表面上会随机产生不规则的裂纹和皱纹。裂纹和皱纹的存在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下所述:
1)这些裂纹将不可避免地降低电极的电子电导率,并产生不均匀的电场分布,从而导致大量能量的浪费和IPMC致动器的变形。
2)这些裂缝会引起水分的大量流失,特别是在脉冲电场作用下。
3)此外,电解质离子将从电极裂缝中泄漏出来,从而削弱了颗粒的筑坝效果,进而减弱了机电响应。
4)另外,由于极性和表面能的差异,金属电极总是很容易疲劳,并且会从Nafion基体上剥离。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IPMC被封装到许多聚合物材料中,有许多团队在这些方面展开了研究。例如,Lei的团队提出的聚对二甲苯涂层可以增加保水性能(Sensors andActuators A 217(2014)1–12),防止电极和导线腐蚀和在多种环境中工作,但这一种封装方法不能对长时间使用的电极进行修复,也不能提高IPMC的致动性能。Kim的工作是将IPMC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涂敷聚对二甲苯等预处理(Smart Mater.Struct.18(2009)115009),再用PDMS对水平或者垂直排布的不同宽度、长度和厚度的IPMC进行封装,达到提高IPMC致动能力和增加其阻挡力的效果,但制备过程过于复杂。我们的团队也提出在旧的IPMC表面电镀一层PEDOT进行封装(ZL2019100910300),但由于电镀的PEDOT无法控制电极厚度,以及作为柔性聚合物电极,电阻远大于金属电极,这种方法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以往的研究工作都是采用聚合物进行封装,聚合物封装的优点在于其保水效果较好,但是在IPMC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水的电离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并释放出来,从而使封装的聚合物产生鼓泡现象,甚至最终导致封装的聚合物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银纳米颗粒填补IPMC表面电极孔隙,修复IPMC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PVP@AgNPs封装的IPMC电致动器,所述的IPMC电致动器由PVP@AgNPs封装废旧IPMC制备的新IPMC以及外接电信号输入系统组成。
进一步,所述电信号输入系统的电信号为0.1-10Hz,0.5-5V的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轻工业大学,未经郑州轻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4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