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柴油燃烧炉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5765.9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聂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林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5/10 | 分类号: | F24C5/10;F24C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黄蓉蓉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柴油 燃烧 炉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柴油燃烧炉灶,包括炉灶壳体和炉芯结构,炉芯结构包括外芯筒、安装在外芯筒底部的内芯筒以及安装在内芯筒底部的燃油喷嘴,外芯筒的顶端与炉灶壳体的上侧壁连接;喷嘴内部设置有互相独立的油液流道和燃气流道;在喷嘴侧壁的上侧设置有出气口;喷嘴的外壁中部与内芯筒底部连接。本发明在保证点火方便安全的基础上,简化了油气两用的输出结构,改善了油气喷出的均匀性,并保证了喷出的油气与炉芯结构的同轴度,不产生火芯偏移;同时改善了生物柴油燃烧炉灶的燃烧性能以及对燃烧能源的适应性,其不限于使用气体燃料还是液体燃料,提高了使用者的便利性,不受限于燃料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柴油燃烧炉灶。
背景技术
炉灶是指以液化石油气(液态)、人工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进行直火加热的厨房用具。而为了避免使用过的植物油、动物油再次流入市场作可食用油进行销售,同时基于开发洁净环保型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现通常对植物油、动物油进行加工处理后,用于燃气灶的燃料。目前将这种将植物油以及动物脂肪通过酯化酯交换反应制备出来的一种环保的生物液体燃料称之为生物柴油。这种生物柴油由植物油和脂肪中占主要成分的甘油三酯与醇(一般是甲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脂肪酸酯。而脂肪酸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柴油非常相近甚至更好。
现有的炉灶的油气两用炉芯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顶部开放且内腔为燃烧室的炉芯体1a,炉芯体1a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燃烧室2a连通的进油孔3a和进气孔4a,进油孔3a通过管道与油泵输出端连通,进气孔4a通过管道与燃气存放装置连通,同时炉芯体1的底部设置空气进口5a,并由风机向燃烧室送入空气。这种炉芯结构虽然能够油气两用,但是在使用生物柴油作为燃料时,不仅由于单侧进油、进气导致火芯偏移,且存在混氧不均匀、不充分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其还存在点火困难的问题。具体地,由于燃气灶燃料使用的生物柴油流动性差,且其闪点为100℃以上,远高于石化柴油的燃点52℃,因此其点燃不便,这导致现有的炉芯结构在点燃生物柴油的时候操作麻烦且危险度高。由于出气、出油的地方即为燃烧室,导致无法采用点火针进行点火。这种结构的炉芯点火时,需要采用纸团等自身整体可燃烧的点火源,先将点火源点燃,然后将其扔到燃烧室,对燃烧室进行加温,再打开油泵或者燃气存放装置,才能进行点火。这种点火操作不仅麻烦、危险系数大,且为了避免麻烦的点火过程,在整个使用过程中都不能进行关火,因此存在大量的空烧浪费和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为了解决现有的炉芯油气两用问题,
因此为了便于将生物柴油点燃,现主要采用油泵将生物柴油从炉芯处的雾化喷嘴泵送出油雾,并经由设置在雾化喷嘴处的点火针将其点燃。虽然这种结构的炉芯能通过雾化喷嘴将生物柴油雾化,从而顺利将生物柴油点燃,但是这种炉芯结构只能燃烧一种燃料,无法做到油气两用,导致实际使用时,当生物柴油这种燃料用完后,无法采用周边常见的天然气进行暂时燃料补充,限制了采用生物柴油的炉灶的适应性。若是额外配合燃气管路,则增加了炉芯结构的复杂度和加工成本,且还增加了后期的维护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生物柴油燃烧炉灶,解决了现有的炉灶虽然能通过雾化喷嘴对生物柴油进行雾化处理来便于将生物柴油点燃,但由于喷嘴限制无法做到油气两用,限制了炉芯的适用性等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柴油燃烧炉灶,包括通过支脚支撑在地面上的炉灶壳体以及下沉式安装在炉灶壳体上表面上的炉芯结构,所述炉芯结构包括均竖直置于炉灶壳体内腔中的外芯筒、安装在外芯筒底部中心孔下方的内芯筒以及安装在内芯筒底部且顶部插入内芯筒内孔的燃油喷嘴,其中,
所述外芯筒的顶端与炉灶壳体的上侧壁连接,在内芯筒内孔的底部安装有点火针;
所述喷嘴内部设置有互相独立的油液流道和燃气流道,所述油液流道的喷射端位于喷嘴顶端,其进油端位于内芯筒下侧,并与燃油供给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林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林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5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