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导体柔性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6608.X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9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昉;周晶晶;武志强;杨鹤;雷明;宋明明;吉鸿飞;邓春艳;王毅;戚欢;陈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7/22;H01B7/28;H01B7/29;H01B1/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汪林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导体 柔性 电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导体柔性电缆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电缆领域,所述柔性电缆从外至内依次包括一层或多层成缆护套层、成缆包带层和导体绝缘线芯,所述导体绝缘线芯为一股或者多股,各导体绝缘线芯之间填充成缆填充物,所述导体绝缘线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抗拉股线、铝合金导体和线芯绝缘层。本发明的柔性电缆不仅具有高电导率,而且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以及抗压蠕变性能,实现了柔性电缆中以铝代铜的可能,降低柔性电缆使用成本,轻量化优异特性提升了电缆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柔性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导体柔性电缆以及该电缆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行业通常以铜作为导体,铜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储备物资,而我国铜矿资源严重匮乏,又是用铜大国,铜原料安全可持续供应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课题。
因铝熔点(660℃)远低于铜(1083.4℃),使得铝合金材料的工业冶炼环节大大降低了煤、电等高耗能资源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以铝合金代替铜,在技术指标和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1)重量优势:铝合金导体的电阻率介于铝与铜之间,当铝合金导体的截面积是铜约1.5倍时,铝合金电缆和铜电缆具有相同的载流量、电阻和线损,在相同载流量前提下,同等长度的铝合金导体的重量仅为铜的一半;(2)成本优势:铝合金电缆的成本约为铜芯电缆的25%~50%,采用铝合金电缆成本优势比较大。
然而,因为铝合金的一些缺陷,导致其替代铜存在一定难度,比如柔性电缆领域,需要技术突破。铜合金的延展率为20~40%,电工用铜的延展率在30%以上,而铝合金的延伸率太低,从而限制其在柔性电缆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柔性电缆不能采用铝合金为导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电缆以及该电缆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柔性电缆的导体为铝合金材料,由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导体延伸率、抗拉强度以及导电率均满柔性电缆导体的标准,实现了导体以铝合金代替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
一种铝合金导体柔性电缆,所述柔性电缆从外至内依次包括一层或多层成缆护套层、成缆包带层和导体绝缘线芯,所述导体绝缘线芯为一股或者多股,各导体绝缘线芯之间填充成缆填充物,所述导体绝缘线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抗拉股线、铝合金导体和线芯绝缘层;所述柔性电缆的铝合金导体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数的元素组成:Mg 0.05-0.5%,Si 0.05-0.3%,Fe 0.03-0.3%,Cu 0.025-0.25%,B 0.01-0.05%,Ti 0.001-0.04%,稀土元素 0.01-0.04%,其他杂质<0.1%,其中各单个杂质<0.03%,余量为Al。
优选的,当成缆护套层有多层时,每两层成缆护套层之间设有一层编织加强层;或者在成缆护套层与成缆包带层之间设置一层编织加强层。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缆的铝合金导体由以下质量百分比数的元素组成:Mg0.153%,Si 0.08%,Fe 0.03%,Cu 0.025%,B 0.033%,Ti 0.03%,稀土元素 0.027%,其他杂质<0.1%,余量为Al;或者Mg 0.45%,Si 0.3%,Fe 0.15%,Cu 0.1%,B 0.049%,Ti 0.04%,稀土元素 0.01%,其他杂质<0.1%,余量为Al。
优选的,所述稀土元素来源于AlRE10铝稀土中间合金、MgCe15中间合金和AlTi5B1RE10中间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铝合金导体柔性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66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