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形齿轮减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7055.X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道龙;王雁翔;马小雷;江红祥;曹展;王研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12 | 分类号: | F16H1/12;F16H1/22;F16H57/021;F16H57/023;F16H57/038;F16H57/029;F16H55/17;F16H55/06;F16H5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齿轮 减速器 | ||
1.一种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3),壳体(3)内设有相互啮合的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其中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分别贯穿壳体,且输出装置与壳体(3)滑动连接;
所述输入装置包括两组输入轴轴承组(2),两组输入轴轴承组(2)与壳体(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组输入轴轴承组(2)之间穿设有输入轴(1),输入轴轴承组(2)与输入轴(1)固定连接,两组输入轴轴承组(2)之间的输入轴(1)上穿设置有球形齿轮(7),输入轴(1)与球形齿轮(7)键连接;
所述输出装置包括输出轴(4),输出轴(4)的端部设有伞齿轮(10),输出轴(4)的中段分别设有内置轴承组(5)和外置轴承座(8),其中伞齿轮(10)与球形齿轮(7)匹配啮合,并且伞齿轮(10)能够在与球形齿轮(7)匹配啮合的同时带动输出轴(4)沿着球形齿轮(7)的外弧线滑动,从而改变输出轴(4)与输入轴(1)之间的角度;输出轴(4)通过壳体(3)上的开口延伸出去,内置轴承组(5)位于壳体(3)内部,外置轴承组(8)位于壳体(3)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壳体(3)上的开口两端分别设有成对的卷曲弹簧(6),滑动密封片(9)两端分别与固定在壳体上的两组卷曲弹簧(6)相连,滑动密封片(9)两端随输出轴的转动而卷入或卷出卷曲弹簧(6),滑动密封片(9)为橡胶或可卷曲薄钢片,滑动密封片(9)上开孔与输出轴(4)中间轴段的伸出断面相同,输出轴(4)伸出滑动密封片(9),滑动密封片(9)与壳体(3)滑动连接,用以保证输出轴(4)移动后壳体(3)内部依然处于密封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内置轴承组(5)和外置轴承组(8)上分别设置有滑轮组,滑轮组用以匹配伞齿轮(10)沿着球形齿轮(7)的外弧线滑动时带动输出轴(4)在壳体(3)内改变位置和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壳体(3)外部固定连接有辅板(31),辅板(31)上固定设置有外置轴承组滑道(32),外置轴承组滑道(32)与外置轴承组(5)上滑轮组滑动连接,壳体(3)内部设置有内置轴承组滑道(33),内置轴承组滑道(33)与内置轴承组(8)上的滑轮组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齿轮(7)包括用于固定在输入轴(1)上的轴筒(71),轴筒(71)外侧设有球形弧面的齿圈(73),轴筒(71)与齿圈(73)之间设有连接固定的骨架(72);其中骨架(72)采用粉末冶金3D打印技术在轴筒(71)上打印构成,骨架(72)和齿圈(73)采用螺栓或焊接固定,从而降低球形齿轮(7)本身的重量,减小旋转过程中的离心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圈(73)为分段齿结构,齿圈(73)包括间隔设置的传动区(731)和过渡区(732),传动区(731)与伞齿轮(10)啮合,传动区(731)通过过渡区(732)使多个传动区(731)的齿圈直径增加和减少,从而形成球形齿轮结构,齿圈(73)利用过渡区(732)结构改变传动区(731)的齿数,每个传动区(731)的齿数都与相邻的传动区(731)的齿数不同;壳体(3)上设有透明观察口,观察口上标有输出轴(4)的角度刻度以及传动区(731)和过渡区(732)位置,观察口的尺寸不小于输出轴(4)的转动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输出轴(4)通过在球形齿轮(7)上滑动与输入轴(1)的夹角范围为0-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壳体(3)内的输出装置数量为1-6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齿轮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装置可布置为多种方式:反向单侧输出轴结构、正向单侧输出轴结构、反向多侧输出轴结构、正向多侧输出轴结构、异向多侧输出轴结构、单侧双向输出轴结构和多侧双向输出结构;
所述正向单侧输出轴结构为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同设置;
所述反向单侧输出轴结构为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反设置;
所述反向多侧输出轴结构包括两组输出装置,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分别设置在球形齿轮(7)上下或左右两侧,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反设置;
所述正向多侧输出轴结构包括两组输出装置,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分别设置在球形齿轮(7)上下或左右两侧,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同设置;
所述异向多侧输出轴结构包括两组输出装置,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分别设置在球形齿轮(7)上下或左右两侧,一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同,另一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反;
所述单侧双向输出轴结构包括两组输出装置,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均设置在球形齿轮(7)一侧并且相对设置,一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同,另一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反;
所述多侧双向输出结构包括四组输出装置,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均设置在球形齿轮(7)上侧并且相对设置,另外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均设置在球形齿轮(7)下侧并且相对设置,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同,另两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与输入装置方向相反;
多侧双向输出结构还包括六组输出装置,其中三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以间隔120°的夹角分布与输入轴同方向设置,另外三组输出装置的输出轴以间隔120°的夹角分布与输入轴反方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705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