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8169.6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0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米田幸志郎;石黑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王潇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100)具备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20)和收纳该卷绕电极体(20)的方型的电池壳体(10)。在上述卷绕电极体(20)中,在正极集电箔层叠部(35)及负极集电箔层叠部(45)中的至少任一方处,正极集电箔露出部分(36)或负极集电箔露出部分(46)在集箔位置处被集箔,在所述集箔位置处被集箔后的所述正极集电箔露出部分(36)或所述负极集电箔露出部分(46)与正极集电端子(37)或负极集电端子(47)接合。关于上述集箔位置,在将上述卷绕电极体(20)的层叠方向的厚度设为A,将从该卷绕电极体(20)所具有的R部中的最接近该集箔位置的R部的顶点到该集箔位置为止的最短距离设为B时,满足B≤(1/2)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详细而言,涉及具备扁平形状的卷绕电极体和收纳该电极体的方型的电池壳体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锂二次电池)、钠离子二次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由于与现有的电池相比轻量且能量密度高,所以作为个人计算机、便携终端等的所谓便携电源、车辆驱动用电池而使用。尤其是,轻量且能够得到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优选也作为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车辆的驱动用高输出电源而使用。
作为这种二次电池的一形态,可举出具备电极体的二次电池,该电极体具有在正极集电箔上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片状的正极(以下,有时称作“正极片”)和在负极集电箔上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片状的负极(以下,有时称作“负极片”)以夹设有分隔件的状态相互多个重叠的正负极层叠构造。例如,将长条的正极片和同样长条的负极片以将分隔件夹设于中间的状态重叠并在长边方向上卷绕而成形为扁平的所谓卷绕电极体是具有所述正负极层叠构造的电极体的典型例(参照日本特开2007-305322)。
如上所述的卷绕电极体在其卷绕轴方向上在该电极体的主体部分(即,正负极的层叠构造部分,换言之,是指正负极活性物质层形成部分相对并层叠的部分)的一方的端部存在层叠的正极片各自中的正极活性物质层非形成部分(以下,也称作“正极集电箔露出部分”)多个重叠而构成的正极集电箔层叠部,同样,在该主体部分的卷绕轴方向上的另一方的端部存在层叠的负极片各自中的负极活性物质层非形成部分(以下,也称作“负极集电箔露出部分”)多个重叠而构成的负极集电箔层叠部。并且,将所述集电箔层叠部捆束(以下,也称作“集箔”),配置对应的极的集电端子的一部分,利用超声波焊接等焊接手段而接合,由此形成了正负极各自的集电构造。
发明内容
为了伴随于二次电池的高输出·高能量密度化而使收容于预定的体积的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极体的主体部分的体积增大,进行了减少集电箔等非蓄电池部件的体积的设计(例如,集电箔的薄壁化、集电箔露出部分的卷绕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削减等)。然而,例如,在实施了如上所述的设计的卷绕电极体中,根据集电箔层叠部的集箔位置,在从构成集电箔层叠部的层叠方向上的两端的外表面的2个集电箔中的相对于集箔位置存在于相对远的位置的集电箔的活性物质层形成部分的边界线到相对的该集电箔的端部之间可能产生折角部分(即,产生高的面压的应力集中部分)。因而,有可能因接近该集电箔的分隔件损伤而导致电池内的内部电阻上升。
本发明稳定地供给具备伴随于二次电池的高输出·高能量密度化而进行了集电箔的薄壁化、集电箔露出部分的卷绕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削减的卷绕电极体的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81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化合物和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下一篇:图案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