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0202.4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7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快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快安 |
主分类号: | D06M17/00 | 分类号: | D06M17/00;D06M11/44;D06M11/65;D06M11/79;D06M15/07;D06M15/53;D01F8/16;D01F8/14;D01F8/08;D01F8/06;D01F1/09;D06M101/04;D06M101/06;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中源正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王明亮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抗菌 纺织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面料、外层面料,所述内层面料为抗静电面料;
其中,该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由下述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一:将内层面料与外层面料通过胶黏剂黏合,得到基础面料;
步骤二:将复合水溶胶加入浸染设备的浸染槽(6)内,泵机(30)通过抽胶管(31)抽取复合水溶胶,并通过第一连通管(28)、第二连通管(29)将复合水溶胶分别输送至上溶胶槽(16)、下溶胶槽(18)内,将基础面料放在第一皮带输送机(2)上,开启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活塞杆向下推动升降壳(4),升降壳(4)带动第二皮带输送机(3)下降,第一皮带输送机(2)与第二皮带输送机(3)上的皮带分别与基础面料下表面和上表面接触,基础面料通过其中一个第一导向辊(7)引导至浸染槽(6)内浸染,第二导向辊(9)将浸染后的基础面料引导至支撑辊(10)与上涂覆机构(11)之间,上胶辊(15)将上溶胶槽(16)内的复合水溶胶涂覆在抹匀辊(14)上,抹匀辊(14)将复合水溶胶涂覆在涂覆带(13)上,涂覆带(13)将复合水溶胶涂覆在基础面料上表面,而后基础面料经过涂覆辊(17)上方,涂覆辊(17)将下溶胶槽(18)内的复合水溶胶涂覆在基础面料下表面,而后基础面料经过支撑板(19),第二气缸(20)活塞杆推动裁切座(21)下降,裁切座(21)上的裁切刀片对基础面料裁切,而后基础面料被输送至挤压输送机构(23)上,开启驱动电机(27),驱动电机(27)输出轴带动周转辊(22)转动,周转辊(22)带动挤压输送机构(23)转动,第三气缸(236)活塞杆推动调节块(233),调节块(233)带动两个第二转动杆(234)转动,四个第一转动杆(232)配合两个第二转动杆(234)带动第三皮带输送机(235)移动,第三皮带输送机(235)将裁切后的基础面料挤压在烘干口(25)上,烘干风机(24)对基础面料进行烘干,得到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而后第三皮带输送机(235)将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从面料出口(26)输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复合水溶胶通过下述步骤制备得到:S1、按重量份计,称取10-15份异丙醇、3-6份纳米氧化锌、8-11份聚乙二醇、120-150份水,将异丙醇、纳米氧化锌、聚乙二醇溶解在水中,而后与冰醋酸按照1:(2-2.5)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复合醋酸溶液;S2、将4-10重量份纤维素溶解到复合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醋酸溶液,而后将3-5重量份的AgNO3溶解到纤维素醋酸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S3、将80-90重量份正硅酸乙酯在高速搅拌下加入到纤维素-银复合抗菌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机搅拌3小时,得到复合水溶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抗静电面料由下述步骤制备得到:S1、按重量份计,称取80-98份聚丙烯腈,8-22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14份聚丙烯,14-24份四氢呋喃均聚醚,2-6份氧化锌晶须,3-5份聚乙二醇及4-8份硫酸酯放入造粒机中,设定温度为200-220℃,进行造粒,放入纺丝机中,设定温度为280-310℃,以240-280m/min进行拉丝,得抗静电纤维,在密闭的环境下纺丝,牵拉制得抗静电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和抗菌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外层面料为竹纤维、棉料交织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快安,未经陈快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02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