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多孔液体为萃取剂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0398.7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4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冬梅;吴绪敏;马艺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9/86 | 分类号: | C07C29/86;C07C3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液体 萃取 分离 乙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多孔液体萃取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ZIF‑8和疏水离子液体合成多孔液体,并以多孔液体为萃取剂,萃取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混合物。首先对混合后的多孔液体与二氟乙醇和水进行搅拌,静置后得到分层的两相;通过分液的方式分离出上层萃余相和下层萃取相。然后用乙酸乙酯对下层萃取相进行反萃取,并将反萃后的反萃取相进行精馏处理后得到二氟乙醇;将上层萃余相用再生的多孔液体进行循环萃取。本发明所使用的多孔液体兼具多孔材料和离子液体的特性,分离效率高、循环萃取能力强、环境友好且可以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多孔液体萃取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方法,属化工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氟乙醇(DFE)是一种重要的含氟脂肪族中间体。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二氟甲基具有与其他醇不同的化学性质,可以参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特别是在含氟农药、药品、含氟聚合物和清洗剂中。在二氟乙醇的应用和制备过程中会产生DFE的水溶液。DFE和水可以形成共沸物。二氟乙醇的极性和水非常相近,相对于四氟丙醇、八氟戊醇等氟醇化合物和水的共沸体系来说更难分离。液-液萃取是分离共沸物的常见方法,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因为ZIF-8有特殊的孔道结构,因此具有吸附醇的效果,但是ZIF-8是固体,在吸附分离方面与液体路线相比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质量输送困难,热力传递不利等,多孔液体是具有流动性和永久性孔结构的一种新型材料,结合了微孔固体的大小、形状选择性、吸附等特性以及液体的快速传质性、流动性和稳定的动力学性能,在分离、催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专利(CN 102304024 A)涉及一种采取共沸精馏分离二氟乙醇和水,通过加入共沸剂甲苯,形成甲苯与水的共沸物除去大部分水,再精馏得到二氟乙醇。
专利(CN 106810421 A)涉及利用精馏和渗透蒸发耦合过程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混合物,通过精馏和渗透蒸发耦合的技术对二氟乙醇进行分离。
上述现有的分离技术中存在缺陷和不足是:(1)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分离二氟乙醇和水,设备费用高,能耗较大。(2)共沸剂甲苯的毒性大,影响人体健康,并且易燃易爆,这些都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3)共沸剂的加入使产品含有共沸剂,影响二氟乙醇在医药和清洗剂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多孔液体作为萃取剂,得到产品纯度较高、操作简单的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孔液体作为萃取剂进行液液萃取,该方法操作简单,得到二氟乙醇,多孔液体可直接回收利用。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以多孔液体为萃取剂分离二氟乙醇和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2-5克)的疏水离子液体与(0.03-0.06克)的ZIF-8放在小离心管内在超声波清洗机内进行超声处理20-40分钟合成多孔液体;
(2)向二氟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多孔液体(多孔液体与二氟乙醇和水混合物的质量比为0.5-5:1),温度为25-45℃下搅拌30-120min后静置至两相分层,得到上层萃余相和下层萃取相;上层萃余相可进行循环萃取;
(3)将2-5克反萃试剂乙酸乙酯加入(2)中得到的下层萃取相中,在烧杯中搅拌30-120min,静置30-40分钟,得到上层含二氟乙醇的反萃试剂相和下层多孔液体相;
(4)将(3)中得到的含二氟乙醇的反萃试剂相进行精馏,得到二氟乙醇和反萃试剂,反萃试剂重复使用;
(5)将(3)中的得到的多孔液体相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12-24h,得到再生的多孔液体,可用于(2)中的上层萃余相的循环萃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离子液体为吡啶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咪唑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和[DBU-PEG]双三氟甲磺酰亚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03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