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脑电波的监控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2685.1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蔡丹丰;金佳;徐瑶洁;陈岚;李萍;许添杰;卢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Q10/06;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江宇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脑电波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波的监控方法及装置,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实施例包括:获取考察时间内目标对象的脑电波数据和图像数据;对所述脑电波数据和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若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一报警信息。由此,能够有效监控和预测目标对象的作业状态,从而保证产线作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产品生产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脑电波的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线作业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的稳定性,通常需要确定各个操作岗位操作的稳定性,而操作岗位操作的稳定性通常取决于操作人员是否已经完全掌握其操作岗位的操作技能。为此,通过询问的方式进行测试以确定操作人员是否满足岗位要求,但是很多时候操作人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对于工艺的理解,或者有时候不愿意去表达,由此导致该测试很难进行。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产线作业过程中设置管理员进行现场值守,以实现实时关注产线所有工艺和工序的作业情况,从而确定各个操作岗位操作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然而,该过程不仅浪费人力,而且由于管理员精力有限,有时候无法实现有效监控;由此很难保证每个操作岗位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脑电波的监控方法及装置,能够基于目标对象的脑电波数据和图像数据确定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从而监控产线作业,提高产品生产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脑电波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考察时间内目标对象的脑电波数据和图像数据;对所述脑电波数据和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若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一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操作数据;所述操作数据用于指示由目标对象触发执行任务的指令;判断所述操作数据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若是,则确定所述操作数据为目标对象的误操作;若所述误操作的次数满足预设阈值且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二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脑电波数据和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包括:根据所述脑电波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状态信息;若所述第一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二状态信息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确定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脑电波数据确定目标对象的第一状态信息,包括:从数据库中选取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脑电波数据对应的标准脑电波数据;标准脑电波数据用于指示目标对象在正常状态时的脑电波数据;利用模型对所述标准脑电波数据和脑电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第一状态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图像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状态信息,包括:从所述图像数据中分别提取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一部位数据、第二部位数据和第三部位数据;对所述第一部位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一部位状态信息;对所述第二部位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部位状态信息;对所述第三部位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三部位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部位状态信息、第二部位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三部位状态信息是否同时满足第四预设条件,若是,则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二状态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基于脑电波的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考察时间内目标对象的脑电波数据和图像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脑电波数据和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目标对象的操作技能等级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第一报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未经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26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