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02740.7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0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汤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2 | 分类号: | H01M50/202;H01M50/244;H01M50/581;H01M10/613;H01M10/6551;A62C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谢素 |
地址: | 424300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防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防护结构,具体涉及锂离子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包括电芯主体、隔膜和铝箔,所述隔膜和铝箔之间设有灭火机构;所述灭火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设有灭火盒,所述灭火盒内部顶端设有铁板,所述铁板顶部设有电磁铁,所述铁板底部设有气囊和多个第一弹簧,所述气囊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顶端固定设有储料管,所述储料管内部填充有第一灭火干粉。本发明通过利用铁板挤压气囊,使得气囊能够将氮气挤出,并且能够利用氮气将储料管内部的第一灭火干粉吹入第一导热涂层与铝箔之间,从而能够及时扑灭火焰,防止引起手机爆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锂离子电池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简称LIB)是一种可充电电池,最早由埃克森美孚(Exxon)的化学家斯坦利·惠廷汉姆(M Stanley Whittingham)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锂离子电池通常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并且在军事和航空航天应用中日益流行。
锂离子电池也广泛应用于手机电池技术领域,但是在日常新闻中经常会出现手机电池爆炸的安全事故,已知,手机的爆炸多是由电池失火引起的,现有技术中的矩形的锂离子电池中的铝箔在拐角处容易与内部的隔膜接触,从而容易导致电池短路而引起火灾,而且现有技术无法及时对电池内部的火进行扑灭,从而容易造成手机的爆炸。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防护结构,通过利用铁板挤压气囊,使得气囊能够将氮气挤出,并且能够利用氮气将储料管内部的第一灭火干粉吹入第一导热涂层与铝箔之间,从而能够及时扑灭火焰,防止引起手机爆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内部失火未及时扑灭导致的手机爆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防护结构,包括电芯主体、隔膜和铝箔,所述隔膜固定设在电芯主体外部,所述铝箔设在隔膜外部,所述隔膜和铝箔之间设有灭火机构;
所述灭火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设在电芯主体、隔膜和铝箔底部,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设有灭火盒,所述灭火盒内部顶端设有铁板,所述铁板顶部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固定镶嵌在底板内部底端,所述电磁铁顶部固定设有两个导线,所述导线与电芯主体固定连接,电磁铁通过导线与电芯主体内部的电路串联,所述铁板底部设有气囊和多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处于伸长的状态,所述气囊设在多个第一弹簧内部,所述气囊内部设有氮气,所述气囊底部与灭火盒内部底端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底端与灭火盒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气囊两侧均固定设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固定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三导管,所述第三导管顶端固定设有储料管,所述储料管内部填充有第一灭火干粉,所述储料管设在底板底部并穿过底板延伸入底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芯主体、隔膜和铝箔顶部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内部固定设有两个储料薄膜,所述储料薄膜内部填充有第二灭火干粉,所述储料薄膜底部设有多个插针板,所述插针板设在隔膜与铝箔之间,所述插针板设在储料管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管内部顶端固定设有薄膜,所述薄膜设在第一灭火干粉顶部,便于防止第一灭火干粉从储料管内部溢出,而且薄膜质地较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内部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内部插接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外端固定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隔板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内部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橡胶塞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内部插接有两个插块,两个所述插块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在第二连接杆内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开设有两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隔膜外端固定设有第一导热涂层,所述铝箔外端固定设有第二导热涂层,所述铝箔和第二导热涂层均固定设在底板与盖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27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