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及其利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3391.0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俊;柳泽正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丙烯 聚合 材料 及其 利用 | ||
1.一种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所述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含有丙烯均聚物成分(A)和下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并且,
相对于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和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的含量为40质量份~70质量份,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含量为30质量份~60质量份,
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
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含有下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1)和下述的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2),并且
相对于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和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1)的含量为15质量份~54质量份,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2)的含量为6质量份~15质量份;
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1):
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1)包含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并且
相对于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质量份~50质量份,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0质量份~99质量份;
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2):
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2)包含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并且
相对于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80质量份~99质量份,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质量份~20质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和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2)的含量为7质量份~13质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和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1)的含量为30质量份~50质量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在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1)中,相对于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和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衍生自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份~50质量份,衍生自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0质量份~95质量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相对于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和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合计含量100质量份,丙烯均聚物成分(A)的含量为45质量份~55质量份,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含量为45质量份~55质量份。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所述丙烯均聚物成分(A)的粘度为0.80dl/g~1.20dl/g。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所述乙烯-丙烯共聚物成分(B)的粘度为2.00dl/g~4.00dl/g。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其中,在通过下述的步骤(a)~(d)得到的不熔性颗粒数测定用片中存在的直径为100μm以上的不熔性颗粒的数量为每100cm2片的面积中2000个以下,
(a)将100质量份的多相丙烯聚合材料、0.05质量份的中和剂和0.2质量份的抗氧化剂混合;
(b)使用设置有100目的过滤网组合的40mm造粒机在料筒温度220℃、螺杆转速100rpm的条件下对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熔融挤出,从而得到粒料;
(c)使用螺杆直径为20mm的单螺杆挤出机在料筒温度230℃的条件下对所得到的粒料进行熔融挤出;
(d)使用流通30℃的冷却水的冷却辊对挤出后的熔融物进行冷却,并且成型为厚度50μm~60μm且宽度60mm~70mm的片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33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