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楼宇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6196.3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7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朝;孙卉芳;粘双超;王淼;王广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盛帆蓝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10 | 分类号: | G07C1/10;G08B13/196;H04N7/1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识别 智能 楼宇 人员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楼宇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搭建分布式监控网络,构建合法人员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实时采集楼宇内人员的人脸图像;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获取人脸特征,进行身份注册;将该行人的身份与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内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若该行人的身份属于住户,则显示视听信息;若该行人的身份属于工作人员,则对该工作人员进行考勤;若该行人的身份不属于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内存储的信息,对该行人进行一直跟踪,并向楼宇安保部门发送警告信息;所述方案有效检测出楼宇中异常人员,并向安保人员作出告警,提高了异常情况下安保人员的反应速度,同时避免了安保人员需时刻关注监控屏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楼宇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楼宇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楼宇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通过楼宇监控系统实现建筑物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建筑的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与管理,降低运营费用。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楼宇监控系统中,仅仅是依靠监控摄像头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人工监视,而由于存在监控室内人员存在怠工或者长期观看监控屏幕产生疲劳导致观察不及时等情况,很多危险情况都会被遗漏,只能从服务器记录中寻找,导致无法针对楼宇内的人员异常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以至于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楼宇人员监控系统及方法,通过所述方案能够有效检测出楼宇中异常人员,并向安保人员作出告警,有效提高了异常情况下安保人员的反应速度,解决了安保人员需时刻关注监控屏幕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楼宇人员监控方法,包括:
搭建分布式监控网络,构建合法人员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
实时采集楼宇内人员的人脸图像;
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获取人脸特征,进行身份注册;
将该行人的身份与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内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
若该行人的身份属于住户,则显示视听信息;若该行人的身份属于工作人员,则对该工作人员进行考勤;若该行人的身份不属于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内存储的信息,对该行人进行一直跟踪,并向楼宇安保部门发送警告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分布式监控网络包括若干图像采集设备和路由节点,所述图像采集设备与路由节点连接,每个图像采集设备通过路由节点路径优化算法选择最优路径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给远端监控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身份-权限信息库包括合法人员的人脸特征向量、身份信息以及权限信息,其中所述人脸特征向量是将人脸图像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所述处的高维特征向量。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设备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发送到距其最近的路由节点,通过所述路由节点进行图像信息的转发。
进一步的,所述远端监控平台包括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显示装置和告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视听信息包括LED屏幕显示的欢迎词以及欢迎词的音频播报。
进一步的,所述对该工作人员进行考勤的步骤包括:
获取该工作人员当日出现在所述楼宇的最早时间;
比较所述最早时间与预设上班时间,若所述最早时间超过早于或等于预设上班时间,则记录考勤正常;若所述最早时间晚于预设上班时间,则记录考勤迟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盛帆蓝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盛帆蓝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6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反射透镜组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角度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