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红外技术对工业园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溯源监测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6789.X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0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能;虢清伟;蔡楠;陈尧;邴永鑫;郑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6T5/00;G06T7/00;G06T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黄公安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红外 技术 工业园区 进行 有毒 有害 气体 溯源 监测 方法 系统 | ||
1.利用红外技术对工业园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溯源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工业园区的目标区域进行红外光谱成像,以此获得相应的红外光谱数据,并对所述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反演处理,从而获得所述目标区域存在的关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浓度的状态信息;
步骤S2,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微光夜视成像,以此获得相应的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并对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
步骤S3,根据所述有毒有害气体的状态信息,对预处理后的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进行不同颜色的伪彩叠加处理,从而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动态变化状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对工业园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溯源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01,在所述工业园区的两个不同角度方位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扫描投射红外光,以此获得所述红外光穿透所述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后形成的红外光谱数据;
步骤S102,对所述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此确定所述大气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与遥测背景之间的等效辐射亮温差对应的红外光谱指纹特征信息;
步骤S103,对所述红外光谱指纹特征信息进行关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半定量浓度傅里叶变换反演处理,从而获得所述目标区域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浓度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对工业园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溯源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步骤S201,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周期扫描式的微光夜视成像,以此获得关于所述目标区域的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
步骤S202,对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依次进行卡尔曼降噪滤波处理和图像像素锐化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红外技术对工业园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溯源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步骤S301,根据所述目标区域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和浓度信息,确定进行所述伪彩叠加处理对应的叠加颜色类型信息,其中,对于不同种类的气体采用不同种类的颜色进行伪彩叠加,对于同一种类的气体而具有不同气体浓度的区域分布则采用同一种类但色度大小不同的颜色进行伪彩色叠加;
步骤S302,根据所述有毒有害气体状态信息和所述叠加颜色类型信息,对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的不同区域进行相应的伪彩色叠加处理,从而在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的不同区域叠加相应种类和色度的颜色;
步骤S303,根据伪彩叠加处理后的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中叠加的颜色的分布面积和颜色深浅,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范围和扩散浓度。
5.利用红外技术对工业园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溯源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红外光谱成像模块,用于对工业园区的目标区域进行红外光谱成像,以此获得相应的红外光谱数据;
红外光谱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反演处理,从而获得所述目标区域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状态信息;
微光夜视成像,用于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微光夜视成像,以此获得相应的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并对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
伪彩叠加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有毒有害气体状态信息,对预处理后的所述昼夜全天候视频图像进行不同颜色的伪彩叠加处理,从而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动态变化状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678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