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活塞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组选配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7042.6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轩;邓爱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安浦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14 | 分类号: | F04B39/14;B07C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4 | 代理人: | 任毅;黄国亮 |
地址: | 51145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活塞 汽车空调 压缩机 分组 选配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活塞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组选配生产工艺,通过此工艺可在斜盘、活塞和半球加工时增大加工公差,以减小加工难度,经过分组后装配,合理的保证了装配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从而能有效节省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此发明属于汽车空调压缩机制造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压缩机制造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活塞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组选配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主要是由压缩机、冷凝器、干燥器、膨胀阀、蒸发器等部件组成,压缩机在吸入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之后通过压缩将其变为高温高压气体排入冷凝器中,在冷凝器中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被冷凝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同时排出大量的热量,进入到膨胀阀中。在膨胀阀中制冷剂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同时以雾状方式排出膨胀阀。雾状制冷剂进入到蒸发器后蒸发为气体,在蒸发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实现空调的制冷。
汽车空调压缩机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压缩机分为不可变排量和可变排量两种。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空调压缩机可以分为定排量压缩机和变排量压缩机。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压缩机一般可以分为往复式和旋转式,常见的旋转式压缩机有旋转叶片式和涡旋式,常见的往复式压缩机有曲轴连杆式和双向活塞式。
双向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使用时,在汽车发动机启动后,通过发动机皮带带动压缩机上的离合器组件旋转,离合器带动压缩机主轴旋转,斜盘跟着主轴一起旋转,在斜盘四周均布有5个活塞,每个活塞通过两个半球挂在斜盘上,随着斜盘的旋转挂在斜盘上的5个活塞在前后缸体所形成的缸孔中做往复运动,通过前后阀板组件上的吸排气阀片的配合完成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的压缩。
双向活塞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中的活塞是通过两个半球挂在斜盘上的,当斜盘旋转时半球在斜盘的表面上滑动,半球在活塞上的球窝中滑动。装配过程中,半球与斜盘之间需要控制间隙,半球与活塞之间也需要控制间隙,四个结合面的间隙之和的大小反映了活塞窜动量大小。间隙太小时,半球在斜盘上滑动时会造成斜盘损坏,从而造成压缩机损坏;间隙太大时,在活塞往复运动时会造成压缩机的噪音增加,活塞对斜盘的冲击力增加,会加速斜盘的损坏。
所以在装配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间隙的大小,才能保证压缩机的产品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活塞间隙之和,即活塞的窜动量为0.02~0.04mm之间,如果按照这个精度加工装配,对半球、斜盘、活塞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才能达到设计要求,大大地增加了加工的精度要求,生产效率低,增加了制造成本。在这个尺寸链中共有四个零件,在实际生产制造中一般的工艺方法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活塞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组选配生产工艺,可通过降低零件加工精度和提高配合精度以控制活塞窜动量,从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零件的加工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向活塞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组选配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加工斜盘、活塞腔和半球,并分别增大所述斜盘的斜盘厚度加工公差、所述活塞腔的球距加工公差和所述半球的高度加工公差;
将已加工的所述斜盘、所述活塞腔和所述半球在各自加工的尺寸范围内分为不同尺寸范围的若干档;
按已分档的各档所述斜盘、所述活塞腔和所述半球分别匹配,以满足所述汽车空调压缩机的装配要求;
将匹配至同一档的所述斜盘、所述活塞腔和所述半球进行装配。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
此双向活塞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分组选配生产工艺可在斜盘、活塞和半球加工时增大加工公差,以减小加工难度,经过分组后装配,合理的保证了装配精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从而能有效节省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安浦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安浦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7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