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研框架的服务调用链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7084.X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9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谢水庚;贺彩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4 | 分类号: | G06F9/54;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框架 服务 调用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研框架的服务调用链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运用Spring Boot+AOP框架,创建一个自定义配置文件,然后新建配置类来映射自定义配置,通过生成的配置类进行注解,在Spring中将注解声明为组件,Spring Boot提示添加AOP依赖;基于服务端发起调用日志追踪,生成唯一的标记调用链,并记录调用链中的时间信息及关键信息;根据代码注入注解标识,服务发起调用日志追踪,并记录数据后存储,判断日志追踪是否异常,若异常,则记录异常信息,若未见异常,则追踪结束查看日志;微服务调用链请求实现方式,其中,同一调用链,不同微服务通过http请求进行调用,对于同一微服务内不同请求的调用量通过自研框架工具获取当前调用链,从而实现多请求调用微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服务调用链追踪和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自研框架的服务调用链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说,容器和Serverless 编程方式的诞生极大提升了软件交付与部署的效率,在架构的演化过程中,应用架构开始从单体系统逐步转变为微服务,其中的业务逻辑随之而来就变成微服务之间的请求与调用,从资源角度来看,传统服务器这个物理单位也逐渐淡化,变成了看不见摸不到的虚拟资源模式,从以上两个变化可以看到这种弹性、标准化的架构背后,运维与诊断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且难以支撑,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趋势,诞生了一系列面向 DevOps 的诊断与分析系统,包括集中式日志系统(Logging),集中式度量系统(Metrics)和分布式追踪系统(Tracing),在今天的分布式应用环境中,日志记录、服务监控和异常的定位分析仍然是当前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
OpenTracing是分布式跟踪系统,当我们把系统拆成服务化,分布式系统的时候,查询一个问题,很可能需要登录多台机器,OpenTracing通过提供平台无关、厂商无关的API,使得开发人员能够方便的添加(或更换)追踪系统的实现,OpenTracing是一种用于分析和监视应用程序的方法,特别是那些使用微服务体系结构构建的应用程序,IT和DevOps团队可以使用分布式追踪来监视应用程序,有助于查明故障发生的位置以及导致性能低下的原因,同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分布式追踪来帮助调试和优化他们的代码,但是,OpenTraing API只是作为位于应用程序/代码库和使用追踪及因果关系数据的各种系统之间轻薄的标准化层,为上层(应用程序)定义标准接口,其底层具体实现对应用透明,因此,OpenTracing实现需要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如目前已知著名分布式追踪系统CNCFJaeger、DataLog和Zipkin等。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自研框架的服务调用链实现方法,能够解决业务服务化形成的业务,数据交互网状调用关系中实现异常快速定位、调用链分析和日志记录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自研框架的服务调用链实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运用Spring Boot + AOP框架结构,运用Spring Boot + AOP框架结构,创建一个自定义配置文件,然后新建配置类来映射自定义配置,通过生成的配置类进行注解,在Spring中将注解声明为组件,Spring Boot提示添加面向切面编程AOP依赖;
S2 根据服务请求调用链追踪并记录,基于服务端发起调用日志追踪,生成唯一的标记调用链,并记录调用链中的时间信息及关键信息;
S3 调用链生成方式,根据代码注入注解标识,服务发起调用日志追踪,并记录数据后存储,判断日志追踪是否异常,若异常,则记录异常信息,若未见异常,则追踪结束查看日志, 所述调用链由代码埋点、数据存储及查询分析三部分组成;
S4 微服务调用链请求实现方式,其中,同一调用链,不同微服务通过http请求进行调用,对于同一微服务内不同请求的调用量通过自研框架工具获取当前调用链,从而实现多请求调用微服务。
进一步地,所述S1中自研框架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70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软件存储装置
- 下一篇:可拉伸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