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其制造设备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9173.8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2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单海龙;张仁杰;彭晓鹏;甄志超;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2 | 分类号: | H01B7/22;H01B13/2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留兴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镀银 铜带绕包 结构 制造 设备 制备 方法 | ||
1.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设有镀银铜带,所述镀银铜带和绝缘层之间设有倾斜角度,所述镀银铜带之间依次参差叠加放置,所述镀银铜带向上倾斜一侧的下方设有另一层的镀银铜带,所述镀银铜带外侧面和内侧面皆为锯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铜带一端位于上一圈镀银铜带的下方,另一端位于下一圈镀银铜带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铜带绕包的搭盖率为47%~52%,镀银铜带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200MPa,断裂伸长率10%~15%,镀银铜带放带张力为2N~6N。
4.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绕包机,所述绕包机包括压杆,所述压杆两端插有顶针,所述压杆通过顶针两端安装盖板,所述压杆紧贴绝缘芯线在其外表面形成压轮,所述压杆一侧压杆表面设有向内的V型斜坡凹槽,所述凹槽一侧的倾角小于另一侧的倾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和压杆之间设有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有和顶针相适配的盲孔,并设有和绝缘芯线适配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斜坡凹槽的倾斜角度为2°~3°。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绝缘层的制备:
将外径为0.50mm±0.02mm的镀银铜丝,镀银铜丝的镀层厚度≥2μm,安装至绝缘绕包设备上,绕包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绝缘层,完成稳相电缆绝缘层的制备;
(2)、镀银铜带绕包层制备
a.将制备好的绝缘芯线放入镀银铜带绕包机主动排线放线器上;
b. 将顶针穿过轴承后,安装在压杆上组成压轮,将三个压轮的两端安装盖板,随后安装至主动放带绕包机内部,将宽度为1.1mm~1.3mm,厚度为0.05mm±0.005mm的镀银铜带成轴装入主动放带绕包机中;
c.将绝缘芯线通过恒张力储线器、主动放带绕包机、工装盖板的中心孔、激光测径仪、牵引、恒张力储线器,固定至收线盘;
d.调节恒张力储线器,将张力调节至200g~500g;热处理炉温度升至200℃~250℃;
e.设置主动放带绕包机的绕包参数,牵引速度为0.1m/min~0.2m/min,绕包节距为0.58mm~0.60mm,绕包搭盖率为47%~52%,镀银铜带的放带张力为2N~6N,绕包外径为1.60mm±0.03mm;
f.将镀银铜带从主动放带绕包机中引出,缠绕至绕包工装的三个压轮之间;
g.手动点动开启绕包机,观察镀银铜带的绕包点,绝缘芯线位于三个压杆之间,调节绕包机的过带导轮,压轮斜度起点为压杆上坡度的顶点,需要确保镀银铜带在三个压轮之间的位置,即压轮斜度起点要在镀银铜带的左侧1/3~2/3宽度位置,镀银铜带呈倾斜状一侧陷于绝缘层内,另一侧向上倾斜的一端由绕包机带动,压覆于下一段镀银铜带的下半段;
h.开启绕包机,稳定绕包10米后,剪下镀银铜带绕包的半成品,装配组件进行电压驻波比测试,测试合格后正式生产,测试不合格,则在2N~6N的范围内微调镀银铜带的放带张力,或略微旋转绕包工装,变换镀银铜带进入绕包点时与压轮的相对位置,直至电压驻波比测试合格。
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铜带向上倾斜的一侧接近V型斜坡凹槽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稳相电缆镀银铜带绕包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的薄膜厚度为0.05mm~0.076mm,放带张力为100g~300g,绕包层数为四层,绕包速度为0.5m/min~1.0m/min,绕包外径为1.60±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光电子线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91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