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电杆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9636.0 | 申请日: | 202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代张音;蒙文富;陈有成;李贤贤;黄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7/04 | 分类号: | H02G7/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朱法恒;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杆 主动 安全 防护 装置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网电杆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及安装方法,该装置包括剪切螺栓、螺母、上压盖、固定器以及抱箍,在固定器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剪切螺栓,在剪切螺栓上套有上压盖,且上压盖可沿剪切螺栓轴线方向调节,在剪切螺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在固定器的下方设置有抱箍,所述的抱箍的两侧通过连接带与固定器固定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在树木倒伏、极端天气等强大外力作用输电线路时,有效断开线路,卸荷卸载,避免电杆发生倾斜或断杆。本发明安全可靠、结构简洁、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我国西南山林地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电杆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及安装方法,属于电力设备安全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杆作为配网系统中电能输送的重要支柱,是支撑输电线路的关键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一直是电力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配网系统由于电压等级较低,电杆一般不高,多采用10米、12米两种型号。然而,当配网线路通道两侧为枞木树、杉树、竹林等生长速度快且较高易断树种时,在大风或冰雪灾害天气下,极易发生树木折断或弯曲压覆在线路上,造成线路受力过大最终导致电杆倾斜或断杆。在我国西南山区省份,此种现象更为普遍。电杆倾斜或断杆后,由于其运输不便,加上施工难度大,相比其它类型的电网故障,电杆受损的修复难度更大,停电时间更长,经济损失更重。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工程应用领域主要从加大投资、提高设备强度来提高抗灾能力。然而大规模大范围进行设备改造,投入成本巨大,且由于不同地区灾害性环境差异,设备改造工程的普遍适用性受到限制。此外,学术研究领域虽然提出超载荷下线路与电杆分离的电杆保护机械装置,但这些装置结构复杂,构件多,安装技术要求高,且不易维护和更换,成本高,实用性差,电杆的有效防护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洁、安装简单、维护更换便利、成本低廉的配网电杆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及安装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配网电杆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剪切螺栓、螺母、上压盖、固定器以及抱箍,在固定器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剪切螺栓,在剪切螺栓上套有上压盖,且上压盖可沿剪切螺栓轴线方向调节,在剪切螺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在固定器的下方设置有抱箍,所述的抱箍的两侧通过连接带与固定器固定连接。
上述防护装置还包括绝缘保护外壳,所述的剪切螺栓、螺母、上压盖、固定器以及抱箍均设置在绝缘保护外壳内。
上述绝缘保护外壳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两个U型罩壳,在两个U型罩壳的底部对称地开设有半圆形卡孔,在两个U型罩壳的外部套有自锁式箍带。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配网电杆主动安全防护装置的安装方法,首先将固定器套在电杆顶部的绝缘子上,同时通过抱箍与绝缘子固定,然后将剪切螺栓螺纹连接在固定器顶部的螺纹孔中,再将左部线路和右部线路的端部均固定在剪切螺栓上,此时将上压盖套在剪切螺栓上,并在剪切螺栓的上端拧入螺母,通过螺母压着上压盖下移,直至上压盖将左部线路和右部线路的端部压紧,最后在整个装置外部套装在绝缘保护外壳中即可。
上述方法中,所述左部线路和右部线路的端部通过线路箍固定。
上述方法中,安装绝缘保护外壳时,先将两个U型罩壳的底部的半圆形卡孔卡在绝缘子上,然后通过自锁式箍带将两个U型罩壳固定在一起。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为主动安全防护装置,在系统中设置薄弱环节,灾害发生时以牺牲薄弱环节的方式保护电杆,提高抢修效率,从而将自然灾害对配网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
(2)本发明主要由剪切螺栓、螺母、上压盖、固定器、抱箍和绝缘保护外壳六个部件组成,装置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9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