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及其自适应移动接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1469.3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1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卫;刘尚合;万浩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B60R16/02;B60Q9/00;H01R4/66;H01R1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0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移动 接地装置 及其 接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及其自适应移动接地方法,包括履带式移动车体;所述履带式移动车体上安装有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由自适应切换系统和辅助接地机构组成;所述自适应切换系统包括用于整机控制的操控台;及用于检测车体行进速度,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反馈至操控台的速度检测单元;及用于实时监测外界天气变化,对雷电天气进行预警的雷电监测预警单元;及用于对接地阻抗进行测量,并能够将测量信号实时反馈给操控台的接地电阻测量单元;及用于对外部环境进行图像和视频采集的摄像机单元;本发明的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及其自适应移动接地方法,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自动性与灵活性好,实现接地装置的自适应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地装置,具有涉及一种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及其自适应移动接地方法,属于防雷接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地是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常用的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接地装置将设备金属外壳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对于移动的车辆,接地装置无法使用固定模式,接地端需和设备一起移动。现有的接地装置常采用在车体底部连接一根接地线,但这样的接地方式安全性较低,且无法根据行车速度调整接地线长度,在平时也无法对接地线进行自动、灵活地收纳。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亟待设计一种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及其自适应移动接地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及其自适应移动接地方法,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自动性与灵活性好,实现接地装置的自适应切换。
本发明的自适应移动接地装置,包括履带式移动车体;所述履带式移动车体上安装有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由自适应切换系统和辅助接地机构组成;
所述自适应切换系统包括用于整机控制的操控台;及用于检测车体行进速度,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反馈至操控台的速度检测单元;及用于实时监测外界天气变化,对雷电天气进行预警的雷电监测预警单元,其中,雷电监测预警单元为现有技术中的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其能够实时监测雷云对地面电场强度的变化信息,通过对电磁场强度标准进行设置,一旦该数值达到一定标准,则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预警设备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信息,提示区域内未来将会出现雷电现象,在此不再详述雷电监测预警单元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及用于对接地阻抗进行测量,并能够将测量信号实时反馈给操控台的接地电阻测量单元;及用于对外部环境进行图像和视频采集的摄像机单元;所述速度检测单元、雷电监测预警单元、接地电阻测量单元和摄像机单元分别与操控台通信连接;
所述辅助接地机构包括机架,及活动安装于机架中间的滚筒,及绕设于滚筒表面的接地件;所述滚筒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总成与机架连接,且滚筒其一端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滚筒其另一端安装有导电盘,履带式移动车体其履带通过导电盘与接地件连接导通,导电盘能够让履带上的电流直接导入接地线,保护轴承;所述驱动电机与操控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速度检测单元包括安装于履带式移动车体其变速箱上的车速传感器;所述车速传感器通过变送器模块与操控台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电阻测量单元包括由操控台引出的测量地线,由操控台的控制电路引出一根地线作为判断车体电位高低的基准点,即车体的测量地线,及由辅助接地机构的接地件、履带式移动车体其履带、设备地和电源地构成的车皮地线,及分别与测量地线和车皮地线电连接的比较电路;所述测量地线和车皮地线通过比较电路与操控台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与履带式移动车体其车体轮架通过螺栓固定的安装板,及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两端的轴承支架,及与一侧的轴承支架通过螺栓固定的电机固定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安装于机架侧面。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滚筒由不锈钢制成,且其与轴承接触表层包裹有绝缘材料,能够同时满足结构强度及与机架绝缘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1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轴双通道智能精雕机
- 下一篇:一种页岩气自动集气与解析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