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医药研磨后颗粒均匀且效率高的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1602.5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4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方世喻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世喻 |
主分类号: | B02C4/10 | 分类号: | B02C4/10;B02C4/28;B02C4/42;B02C4/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医药 研磨 颗粒 均匀 效率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研磨机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医药研磨后颗粒均匀且效率高的设备,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外围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压碎轮。通过压碎轮与粗磨料槽的配合之下,对医药进行大致的打碎,从而达到了使医药磨碎成颗粒的效果,偏心轴做偏心运动,而偏心轴连接着两端的推动板,致使推动板把颗粒推落到磨碎托盘上,从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升降托盘进行升降,升降托盘在升降支架上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颗粒大小可调节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研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医药研磨后颗粒均匀且效率高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在一些生物医药研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一些药材研究对象进行粉碎研磨,然后再进行离心处理,在这过程中,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的研磨,以便能够得到所需的成分,目前的研磨设备的研磨量较小,工作效率不高,此外,研磨后的颗粒粗细不均匀,难以得到使用要求,这样大大降低了研磨效率,而且工序繁琐。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供了一种生物医药研磨后颗粒均匀且效率高的设备,通过压碎轮与粗磨料槽的配合之下,对医药进行大致的打碎,从而达到了使医药磨碎成颗粒的效果,偏心轴做偏心运动,而偏心轴连接着两端的推动板,致使推动板把颗粒推落到磨碎托盘上,从而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升降托盘进行升降,升降托盘在升降支架上进行固定,从而达到了颗粒大小可调节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医药研磨后颗粒均匀且效率高的设备,具备研磨细致效率高优点,解决了研磨不均匀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研磨细致效率高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医药研磨后颗粒均匀且效率高的设备,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背面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电机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的外围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压碎轮,所述压碎轮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粗磨料槽,所述粗磨料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正面转动连接有交叉支架,所述承重板远离交叉支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交叉支架远离承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交叉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出料口,所述交叉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推动轴,所述推动轴的正面转动连接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远离推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交叉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外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磨碎轮,所述推动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设备底托,所述设备底托的远离推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磨碎托盘,所述磨碎托盘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托盘,所述升降托盘远离磨碎托盘的一端卡扣连接有升降支架。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正面设置有压碎轮,且对称均匀分布在滑块的两端,压碎轮对生物医药先进行大致的压碎。
优选的,所述交叉支架的外围设置有承重板和复位弹簧,且对称均匀分布在交叉支架的两端,承重板受重力张开,下压复位弹簧,打开第二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推动轴的正面设置有偏心轴和推动板,且对称均匀分布在推动轴的两端,第二进料口掉落医药会在推动板的推动下调入磨碎托盘上。
优选的,所述交叉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升降螺杆、伸缩弹簧和磨碎轮,且对称均匀分布在交叉支架的两端,磨碎轮在升降螺杆上进行上下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世喻,未经方世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1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