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2737.3 | 申请日: | 202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6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柴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睿达(山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38;H01Q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54 | 代理人: | 黄剑飞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齐***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智能 玻璃 透明 天线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包括:地线贴片和辐射贴片以及布置在两者之间的间隔边条,其中所述地线贴片采用微线结构,所述微线结构在玻璃的延展平面内沿着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的每个微线占据距离与相连两条微线之间的空间间距之间比值使得玻璃的透明度不小于38%。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适应自动驾驶汽车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
背景技术
当今5G场景(自动驾驶)中的无线系统正在努力实现性能和系统集成。特别是对于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应用程序的自动驾驶(AD),AD上的通信形成了需要支持的无线电数量,并且尤其是对于从6GHz(或10GHz)到400GHz的超高频(EHF)的相关天线也在增加。当前用于5G应用的毫米波需要多频带天线设计,这对设计带来了挑战。通常,天线隐藏在车身中,这会引入RFI(射频干扰)问题。
为此,人们有一种需求,期望在汽车智能玻璃的玻璃中集成一种透明天线,在不影响玻璃的本身的透光性的同时,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多频带毫米波天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公开通过将天线的整个天线辐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汽车玻璃区域整合在一起,包括将天线罩在用于毫米波通信的汽车挡风玻璃上的轮廓以及车窗区域。这样,透明天线嵌入到汽车玻璃主体中,而不会损害汽车玻璃的光学质量。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包括:地线贴片和辐射贴片以及布置在两者之间的间隔边条,其中所述地线贴片采用微线结构,所述微线结构在玻璃的延展平面内沿着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的每个微线占据距离与相连两条微线之间的空间间距之间比值使得玻璃的透明度不小于38%。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所述辐射贴片采用与所述地线贴片所采用微线结构性对应的微线结构,所述微线结构在玻璃的延展平面内沿着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的每个微线占据距离与相连两条微线之间的空间间距之间比值使得玻璃的透明度不小于38%。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布置在辐射贴片两侧的间隔边条,用于增加天线的带宽,所述间隔边条采用与所述地线贴片所采用微线结构性对应的微线结构,所述微线结构在玻璃的延展平面内沿着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的每个微线占据距离与相连两条微线之间的空间间距之间比值使得玻璃的透明度不小于38%。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所述微线结构的微线为铜线,其沿着玻璃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0.2-6微米。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所述微线结构在玻璃的延展平面内沿着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中的每个方向的每个微线占据距离为40微米,相连两条微线之间的空间间距为60微米。
根据本公开的汽车智能玻璃,其中所述透明天线为一种混合透明天线,包括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以及在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整个范围内均匀分布的所述微线结构的导电体,其中,所述导电体在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厚度,并且任意相邻两个导电体之间的距离使得两者之间的能量间隙大于2.5eV。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所述导电体沿着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水平延展方向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所述导电体沿着垂直于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延展方向呈网格状架构或条纹状架构。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汽车智能玻璃的透明天线,其中所述导电体为铜呈网格状架构而所述导电金属氧化物薄膜层的材料为氧化铟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睿达(山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英特睿达(山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27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