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健康码公共服务方法及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2898.2 | 申请日: | 202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7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杜志辉;刘大宇;刘练坤;和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统一二维码标识注册管理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06K17/00;G06F21/62;G06F21/60;G16Y10/60;G16Y20/40;G16Y4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王一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健康 公共 服务 方法 平台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国际健康码公共服务方法及平台。所述方法包括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获取用户的健康码;通过对应的健康码节点进行所述健康码的验证;健康码验证通过后,通过监管验证方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信息认证;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通过数据操作方获取所述用户的健康数据;展示所述用户的健康数据。以此方式,可以在实现了健康码扫码显示健康信息的同时,对用户健康数据的隐私性进行有效保护,避免用户健康数据被滥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健康码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健康码公共服务方法、平台、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不同省份之间,国际上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缺少一种健康码互认机制;
另外,在健康码认证过程中,存在用户身份信息、健康信息、形成信息等隐私数据的保护问题,无法实现个人数据隐私与健康码国际互认机制的平衡。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健康码公共服务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健康码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国际健康码发码平台、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其中,所述国际健康码发码平台包括参与所述国际健康码公共服务平台的国家/地区对应的健康码节点;所述健康码节点用于根据全球统一的健康码生成规则为用户生成健康码;所述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参与所述国际健康码公共服务平台的国家/地区对应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用于获取用户的健康码,展示所述健康码对应的用户健康数据。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健康码包括健康码发行平台代码、健康码节点对应的国家/地区代码、类型代码、用户编号。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健康码公共服务方法。该方法包括: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获取用户的健康码;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应的健康码节点进行所述健康码的验证;健康码验证通过后,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监管验证方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信息认证;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操作方获取所述用户的健康数据;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展示所述用户的健康数据。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健康码验证通过后,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监管验证方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信息认证;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操作方获取对应的用户健康数据包括:若所述健康码为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对应的健康码节点生成的,则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应的监管验证方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信息认证;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应的数据操作方获取对应的用户健康数据;若所述健康码为其他国家/地区对应的健康码节点生成的,则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所述健康码对应国家/地区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获取所述健康码对应的用户健康数据。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所述健康码对应国家/地区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获取所述健康码对应的用户健康数据包括: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将所述健康码发送至所述健康码对应国家/地区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以便所述健康码对应国家/地区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应的监管验证方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信息认证;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所述健康码对应国家/地区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应的数据操作方获取对应的用户健康数据;所述健康码对应国家/地区的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将所述用户健康数据返回给所述国家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通过所述健康码发行平台进行健康码验证包括:向所述健康码发行平台发送健康码验证请求,所述健康码验证请求包括获取的健康码;接收所述健康码发行平台根据所述健康码验证请求返回的健康码验证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统一二维码标识注册管理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统一二维码标识注册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28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桥工程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割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