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13067.7 | 申请日: | 202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5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付东;高强;聂盛伟;于存湛;田野;程大伟;于淼;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6T7/20;G06K17/00;G06F16/245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侯景明 |
地址: | 11000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实物 id 标签 读写 摄像头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可视化智能在线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本发明包括根据工作票中的工作地点信息划分监控区域及设置摄像头预置点位;利用便携式RFID读写器作为感知定位跟踪的感知前端;通过风险管控平台对作业人员作业位置进行定位;根据平台对作业人员作业位置的定位结果,调动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本发明复用了国网实物ID项目中安置在电力资产上的实物ID标签,方法简单、易实现,能够大大的节约人力和物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的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保证监控无死角,保障现场安全管控到位,适用范围较广,可以应用在输变电视频在线监测的各个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视化智能在线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视频监控系统在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被广泛应用,基于辽宁省公司的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在工作中对于作业管控的实际考虑,在作业现场,会通过现场固定位摄像头或安置的布控球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监控。但是,因为现场作业人员需要进行多项操作,会进行作业场所的移动,这样就可能会有布控球无法及时跟踪到现场作业人员的情况出现,这样就会造成现场监控及录像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出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跟踪定位现场作业人员到达的区域,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为实现现场作业实时监控、提高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提供支撑的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的发明。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工作票中的工作地点信息划分监控区域及设置摄像头预置点位;
步骤2.利用便携式RFID读写器作为感知定位跟踪的感知前端;
步骤3. 通过安全风险管控平台进行定位;
步骤4. 根据步骤3对现场作业人员作业位置的判定结果,调动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工作票中的工作地点信息划分监控区域及设置摄像头预置点位,包括:
现场作业人员携工作票入场前,根据工作票中的工作地点信息,预先划分作业对应的多个视频监视目标区域,将该区域中心的多个实物ID标签的ID编码录入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后台数据库作为后续查询用关联字段,根据目标区域设置摄像头云台预置点,将预置点与目标区域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便携式RFID读写器作为感知定位跟踪的感知前端,包括:
便携式RFID读写器,具有锁功能,用于判定当前进入区域,工作结束后摘除。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安全风险管控平台进行定位,包括:
当现场作业人员携带的便携式读写器进入划分的工作区域后,相应的RFID标签被读写,并经通过安全接入平台接入电力内网,上传至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平台根据当前读出的标签的ID编码,查询后台数据库,匹配当前现场作业人员对应的作业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对现场作业人员作业位置的判定结果,调动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包括:
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完成区域判定后,根据判定区域,调用摄像头云台,将摄像头转至该区域对应预置点,实现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跟踪;同时记录日志,记录切换工作区域的时间,并发出提示音,提示监控人员当前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区域,保障安监专责对不同区域的作业进行实时有效跟踪和监控。
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一种基于实物ID标签读写的摄像头定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3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