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513383.4 申请日: 2020-12-21
公开(公告)号: CN112293347B 公开(公告)日: 2021-03-12
发明(设计)人: 杨楠;付云峰;刘新;陈洁;罗艳;段继峰 申请(专利权)人: 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代理人: 孙倩倩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慢性 接触性皮炎 小鼠 模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结合慢性接触性皮炎的起病特点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噁唑酮反复对动物进行致敏和攻击,既可起到化学刺激的作用,又模拟了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最终被致敏并导致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全过程,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动物模型发病部位和患者的皮肤损伤区域的病理变化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模拟临床患者的慢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为慢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药物,提供更好的筛选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噁唑酮诱导的小鼠慢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7%-6.3%.虽然大部分人群中,过敏性皮炎症状并不特别严重,也不会危及生命。但是,患病部位的反复瘙痒,及经抓挠后引起的破溃和进一步的加重症状,往往造成患者十分痛苦。而一般情况下,患者并不容易确定具体的过敏原,并将其从生活中排除。所以患者的接触性皮炎往往迁延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相关药物的开发一直在优化和进行中。相应地,针对过敏性皮炎的动物模型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接触性皮炎主要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中前者占所有接触性皮炎的80%左右,而后者约占20%。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对接触到的刺激性物质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通常引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包括强酸,强碱,汽油,金属盐或肥皂等。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未被激活。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是由于身体2次以上接触到致敏原后,由细胞免疫介导为主的一种IV型超敏反应。根据所接触到的致敏原的免疫原性不同,致敏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一周内到数年不等。通常引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包括青霉素,苯海拉明和苯佐卡因等药物;毒藤,毒葛等漆属植物;或者花粉,宠物毛发等等。但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诱发免疫反应而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这一转变在过敏体质的患者,或本身患有特应性皮炎或湿疹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在长期慢性的刺激和反复致敏下,患者会最终会形成慢性接触性皮炎。这时其皮炎接触面除瘙痒或灼痛等症状外,往往伴发水疱,因水疱破溃或反复抓骚,皮肤可能形成溃疡或糜烂面。同时可能因为抓骚等动作,将过敏原带到别的部位,形成新的皮肤破损。严重者甚至可能会产生全身性过敏。

目前,针对接触性皮炎的动物模型,常见的只有模拟急性刺激性皮炎的化学灼伤类模型,和模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所用的小鼠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模型。该两种模型,前者通过用于模拟临床上常见接触性皮炎患者均有一定的不足。其中前者一般使用佛波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强酸强碱类物质,直接刺激小鼠皮肤,产生类似于患者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等症状。后者,则一般使用二硝基氟苯(DNFB)或噁唑酮等有较强免疫原性的物质,首先对小鼠进行致敏,在5-6天后再次用相同的致敏原对其进行第二次接触,即可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

上述两种动物模型,即化学刺激诱导的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动物模型,均为急性模型,两者的实验周期均在一周内。而临床上用药的接触性皮炎患者,大多为慢性接触性皮炎。其受损皮肤局部的免疫和病理变化,和急性的接触性皮炎有较大的差别。此外,慢性接触性皮炎,其往往不是单一因素诱导,即既非刺激性接触皮炎,也非特应性接触皮炎。在此情况下,使用上述任何单一模型,都是不合适的。其均不能反应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完整特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更能反应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完整特点。可有效模拟慢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可以为慢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药物,提供更好的筛选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合慢性接触性皮炎的起病特点和规律,提供了一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噁唑酮是一种有刺激性,及较强免疫原性的物质,通过使用噁唑酮反复对小鼠进行致敏和攻击,既可起到化学刺激的作用,又模拟了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最终被致敏并导致慢性接触性皮炎的全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3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