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赭曲霉毒素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13767.6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4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青;程林春;崔志英;李天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希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18 | 分类号: | A23K10/18;A23K10/16;A23L5/20;C12N1/20;C12R1/07;C12R1/1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1547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曲霉 毒素 生态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解赭曲霉毒素的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该微生态制剂包括丁酸梭菌、纳豆芽孢杆菌、凝结纳豆芽孢杆菌、药用层孔菌(FOMESOFFICINALIS)提取物、丁酸钠、液体培养基等。本发明提供的可分解赭曲霉毒素的微生态制剂性质稳定,能够分解饲料中的赭曲霉毒素造成的污染,防污染能力强,并可以显著增加胃肠动力,增强胃动力,能够缓解胃肠不适或腹胀,调节胃肠胀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解赭曲霉毒素的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酸梭菌,主要分布在人的粪便和土壤中,其厌氧培养的过滤物中含有较少的脂肪酸,具有极强的整肠作用,它可抑制肠道中的致病菌,促进肠道中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丁酸梭菌在动物肠道内除了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还能在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
凝结芽孢杆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及无氧的环境下都可生长,能适应低氧的肠道环境,对酸和胆汁有较高的耐受性,能够进行乳酸发酵,产生的L-乳酸能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并能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
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分为A、B、C、D四种,是由多种曲霉和青霉菌产生的一类危害严重的二级代谢产物,其中毒性最强且分布最广的是赭曲霉毒素A(OTA),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为2b级潜在的人类致癌物质,赭曲霉毒素能污染玉米、小麦、花生、水稻和干果等多种农产品,经生物链传入动物和人体后,造成机体肾脏和肝脏等多个器官受损,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削弱机体免疫能力。饲料原料因含水量较大或存放于潮湿环境中,在收获、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裸露,非常易于感染。一般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赭曲霉而产生毒素。专利文献CN105767507A公开了一种饲料用微生态制剂、无抗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生态制剂虽然能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致病菌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的作用,但是无法阻止赭曲霉毒素的污染。专利文献CN106616233A公开了一种可降解霉菌毒素的预混合饲料、其制备方法及猪日粮,该预混饲料虽然能降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但依旧无法从阻止赭曲霉毒素的污染。
目前丁酸梭菌已经做为饲料添加剂被允许在饲料中添加,而且做为抗腹泻类抗生素的替代产品已经在无抗养殖中起到了替抗效果,但是由于无法从源头阻止饲料的污染,限制了丁酸梭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分解赭曲霉毒素的微生态制剂,该微生态制剂性质稳定,能够分解饲料中的赭曲霉毒素造成的污染,防污染能力强,并可以显著增加胃肠动力,增强胃动力,能够缓解胃肠不适或腹胀,调节胃肠胀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分解赭曲霉毒素的微生态制剂,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丁酸梭菌40-60份、纳豆芽孢杆菌1-60份、凝结纳豆芽孢杆菌1-60份、药用层孔菌(FOMESOFFICINALIS)提取物5-10份、丁酸钠0.1-5份、液体培养基100-200份。
优选的,所述微生态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丁酸梭菌50份、纳豆芽孢杆菌10份、凝结纳豆芽孢杆菌15份、药用层孔菌(FOMESOFFICINALIS)提取物8份、丁酸钠2.7份、液体培养基150份。
优选的,所述丁酸梭菌、纳豆芽孢杆菌与凝结纳豆芽孢杆菌的重量份数比为1:(0.1-0.5):(0.1-0.5)。
优选的,所述丁酸梭菌、纳豆芽孢杆菌与凝结纳豆芽孢杆菌的重量份数比为1:0.2:0.3。
优选的,所述药用层孔菌(FOMESOFFICINALIS)提取物与丁酸钠的重量份数为1:0.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希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清远希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希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37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